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65039" ["articleid"]=> string(7) "585951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5章" ["content"]=> string(2768) "说,“只是刀回了抽屉。”

他笑:“你老是用这种句子,像新闻里走出来的。”

我侧过头:“你呢?

你写了吗?”

“发了。”

他顿了顿,“我把我的名字放上了。”

“那你会受压吗?”

“会。”

他耸肩,“但我在这行久了,总得写一篇不删稿的。”

我们都笑了。

笑里有一种疲惫的甜。

一个月后,“女配事务所”搬进了一间光线更好的办公室。

进门左手是四个字:把人放出来。

右手墙上钉着一个透明板,写着我们的“服务清单”:个体危机复盘:帮你从被动叙事里走出来。

证据链搭建:把“感受”变成“事实”。

叙事权训练:教你在十秒内说清楚关键句。

机构咨询:如何搭建一套不让人被写成配角的流程。

我们签的第三个客户,是一个被老板“吃”项目的女策划,她的邮件主题写着:“我不想再当配角了”。

那天中午,我妈发来一张糯米藕的照片:“还是家里做得好吃。”

我回:“下周回去吃。”

下午,林芷来找我。

她戴了一顶鸭舌帽,眼睛里不再有那种小心翼翼的亮,她像一个刚从一条长路下来的行人,鞋底沾着尘土,但步子稳。

“槿,我准备做一个栏目,叫‘配角的镜头’。”

她说,“我来选题,你来做内容顾问。

利润五五分。”

我看了她很久,说:“你确定吗?”

“我确定。”

她笑,“别再叫我‘安全了吧’。”

我点点头:“那就做。”

她走之前,从包里掏出一个绒布盒子:“月底我生日,提前送我自己,顺便给你看。”

打开,是一对耳环,细银线绕成一弯不对称的新月,中央镶一颗小玻璃珠,像刚洗过的雨。

“我找了一个小作坊做的。”

她说,“不是限量,没有代言。”

她顿了顿,“我们分不到很多钱,但至少这一对,真的像月亮。”

我笑了:“像鱼眼。”

她愣了一下,笑弯了眼。

傍晚,我接到一个陌生号码。

对方自称“丘岚资本的投资经理”,说“对你们‘女配事务所’很有兴趣,愿意见面聊聊”。

“我们不缺钱。”

我说。

“不是投你们。”

他不紧不慢,“是想请你们做‘品牌叙事顾问’。”

“抱歉。”

我挂了电话。

沈砚问:“你就不怕他们从后面绕你?”

“他们可以绕。”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197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