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65038" ["articleid"]=> string(7) "585951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4章" ["content"]=> string(2640) "违规业务,附上我们掌握的证据,交给了监管部门。

我把那封投诉也放在网上——不针对艺人,不针对婆婆,只针对那个把戏剧变成流水线的“工厂”。

三天后,监管通报“某数据公司涉嫌提供非法舆情服务,已立案调查”。

热搜里第一次出现了“舆情工厂”这个词。

我们筹备了一场发布会。

不是豪华酒店,不是蓝毯红毯,就在一个可以容纳一百人的小剧场,舞台后面挂了一块白布,上面四个字:把人放出来。

流程——一:手工饰品品牌小姑娘上台,讲她如何被“大号一句话”打垮,又怎样拿着证据站起来。

二:婚庆公司程序出场,讲他们如何在“剧本”里被推着走,以及他们能做的“反浪费”清单,比如“重要物资签收拍照备案”“监控双角度存档”“伴娘盒封条编码”。

三:我现场做“聊天记录伪造实验”:三分钟改备注→截屏→导出→拼合→打印。

我把打印件递到台下,讲“你们在广场上看见的‘证据’,五分钟能做三套”。

最后一个环节,林芷上台。

她穿一件很简单的白衬衫,没有耳环。

她宣布:“我已向公司提解约申请,同时向苏槿正式道歉,愿意赔偿她这段时间受到的实际损失。

关于‘对赌’,我会把合同交给监管部门备案,接受审查。”

台下有人喊:“你退圈吗?”

她笑了一下:“不退。

我再拍视频,但会自己做主。

红不红看天,起码不再拿人当剧情道具。”

结束时,我们放了一段视频,是一些“被配角化”的人留下的短话:“我是某大剧组的替身,她拿着我的骨感人设,她红了,我背伤了。”

“我是一个妈妈,我儿子在学校被叫‘配角’,因为我做外卖。”

“我是策划,我写的方案被老板拿去当‘灵感’。”

灯亮起那刻,观众没有鼓掌,有人鼻子里发酸的声音。

过两秒,掌声像雨一样砸下来。

那是一种好听的雨。

发布会刚散,新闻来了——监管去桦梧和“舆情数据公司”调查,带走了几台服务器。

顾筝给我发了个“对不起”。

我回了个“祝你好运”。

晚上回到办公室,我靠在窗边,看见城市把自己翻来覆去地闪。

沈砚端来两杯柠檬水:“你赢了。”

“没有谁赢。”

我"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197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