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47430" ["articleid"]=> string(7) "5855991" ["chaptername"]=> string(7) "第4章" ["content"]=> string(2598) "流呈暗黑色,仿佛通往地狱的入口。

“到了。”

老者的声音异常平静。

我正想问些什么,漩涡中心突然浮出一座石岛。

那岛约有半亩大小,岛上长满了齐腰深的蒿草,中央矗立着一株三人合抱的古柏。

古柏的枝干虬结如苍龙,树皮呈深褐色,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楔形文字。

阳光突然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在文字上,那些符号竟像是活了过来,在树干上缓缓流动。

“这是夏代的‘禹书’。”

我激动得声音发颤。

祖父生前最痴迷的便是大禹治水的传说,他曾说《山海经》里的许多记述都与禹书吻合。

我跳到石岛上,凑近古柏细看,果然在树干中段发现一段熟悉的记述:“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有青鸟栖于东,烛龙藏于阴。”

这段文字与竹书残卷上的记载几乎一字不差,只是多了 “青鸟衔玉,以镇四方” 八个字。

老者不知何时也上了岛,他伸手抚摸着古柏的纹路,叹息道:“三千年了,还认得卫家人。”

我这才注意到,古柏的根系裸露在地面,盘根错节间竟嵌着一块巴掌大的青石板,上面刻着卫家的族徽 —— 一只衔着竹简的青鸟。

这块族徽与祠堂供桌上的青铜镇纸图案一模一样,只是石板边缘已被岁月磨得光滑。

夜幕降临时,我们返回乌篷船。

船舱里点起一盏油灯,昏黄的光晕映着老者的侧脸,我才发现他的耳廓异常尖削,耳垂上挂着两枚黑色的兽骨环,骨环上刻着与竹书同源的云纹。

“后生可知烛龙为何物?”

老者突然问道,手里把玩着那枚兽骨环。

“《大荒北经》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

是烛龙。

’” 我背诵着祖父要求熟记的段落,“传说它是天地间的烛火,睁眼为昼,闭眼为夜。”

老者点点头,望向船舱外的水面:“可你知道,烛龙为何沉睡?”

话音未落,水面突然传来孩童的笑声。

我撩开船帘,看见无数盏莲灯正从上游漂来,灯影在水面上晃动,隐约可见水下有女子的身影。

她们有着人的面容,鱼的尾巴,正是《海内南经》记载的鲛人。

其中一位鲛人女"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1524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