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46351" ["articleid"]=> string(7) "5855690" ["chaptername"]=> string(7) "第8章" ["content"]=> string(2700) "的抄手,从我手里递出去。

一张张满足的脸,在我眼前出现。

那天晚上,我准备的一百份抄手,不到三个小时,就卖光了。

收摊的时候,我数了数钱。

一千一百二十块。

除去成本,净赚了七百多。

我骑着我的三轮战车,行驶在深夜的街道上。

风吹在脸上,凉飕飕的,但我心里,却燃着一团火。

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属于我的美食帝国,从这个小小的三轮车上,已经悄然奠基。

而此时的徐曼,大概正守着她那间粉色的牢笼,对着空无一人的大厅发愁吧。

她可能永远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花了几十万打造的“梦想”,还不如我这一辆八百块钱的三轮车。

因为她不懂。

人们来吃饭,不是为了看装修,不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

是为了填饱肚子,是为了慰藉灵魂。

是为了那一口,能让人从心底里感到温暖和满足的,实实在在的味道。

而这个道理,我懂。

第三章:队伍排到巷子口,钞票塞满铁皮盒我火了。

火得有点出乎我自己的意料。

不是那种一夜之间全网皆知的爆火,而是一种更扎实,更有人情味的火。

是从西关巷的街坊邻居,到隔壁大学城的学生群体里,病毒式地火了起来。

一开始,只是口碑相传。

“诶,你知道吗?

西关巷新来了个卖抄手的,那味道,绝了!”

“哪个哪个?

就那个骑三轮车的?

我昨天吃了,汤底浓得跟牛奶似的,红油也香得要命!”

学生们更直接。

他们在学校的论坛、贴吧、各种微信群里,疯狂地刷屏。

“吐血推荐西关巷林记抄手!

不好吃你来打我!

地址xxx”“有没有人组团去吃林记抄手?

今天排队的人又爆了!”

“为了吃上一口林记抄手,我翘了晚自习,我忏悔,但我吃得好爽!”

然后,不知道是哪个学生,把我做抄手的一整套流程拍了下来,配上了一段很燃的音乐,发到了短视频平台上。

视频不长,就一分钟。

镜头从我熬得奶白的骨汤开始,特写了翻滚的汤花。

然后是我行云流水地包抄手,十指翻飞,快得像出现了幻影。

接着是抄手下锅,在滚水里沉浮。

最后是点睛之笔——“刺啦”一声,滚烫的红油浇在抄手上的瞬间,那画面,那声音,简直是深夜里对"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1505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