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46169" ["articleid"]=> string(7) "585564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3章" ["content"]=> string(2660) "干净的东西?”

我把她们的症状,轻描淡写地归结于普通的身体不适。

“要不,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身体要紧啊。

特别是您,王大妈,您看您这黑眼圈,可得注意休息。”

我的话,句句都是“关心”,但每一个字都在撇清关系,都在把她们往“自身有病”的方向引导。

王大妈被我噎得说不出话来。

她们有怀疑,但她们没有任何证据。

是啊,证据呢?

是能在我家搜出声波发生器,还是能在她们身上化验出痒痒粉?

她们什么都做不到。

“你……你别得意!”

王大妈憋了半天,只能撂下一句狠话,“我们跟你没完!”

她们悻悻而去,背影狼狈不堪。

我关上门,脸上的“关切”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冷漠。

我立刻打开电脑。

我那篇文章,经过一夜的发酵,已经开始在一些中老年健康群和本地论坛里流传。

视频的冲击力是巨大的。

一群人在广场上“群魔乱舞”,又抓又挠,这画面太有话题性了。

评论区里,说什么的都有。

“看着好吓人,这是不是中了什么邪啊?”

“我看就是跳舞跳多了,走火入魔了!”

时机到了。

我匿名联系了一家本地颇有影响力的民生新闻媒体,就是上次我报警后,他们报道过“广场舞噪音扰民,警方劝说效果甚微”的那家。

我把我的文章链接,和我收集的更多关于广场舞噪音危害的真实案例、数据,以及那段更清晰的、未经处理的视频,打包发给了他们。

我在邮件里写道:“尊敬的编辑,我是一名深受广场舞噪音困扰的市民。

近期,我们小区广场舞团队出现集体性的‘异常’行为,疑似与长期处于高分贝、高强度环境有关。

附上相关资料,希望能引起贵媒体的关注,为广大市民的健康和安宁发声。”

媒体的嗅觉是敏锐的。

“广场舞”、“集体异常”、“健康杀手”,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篇爆款新闻的雏形。

不到半天,一篇名为《震惊!

XX小区广场舞大妈集体出现眩晕瘙痒症状,专家疑为“广场舞综合征”!

》的报道,就出现在了该媒体的公众号头条。

报道里,不仅有那段极具冲击力的视频,还引用了我文章里的“专家观点”和“科学数据”,并采访"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150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