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20804"
["articleid"]=>
string(7) "585043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6章"
["content"]=>
string(2656) "”的敬畏和挣扎。
二百多万现金带来的冲击是颠覆性的,但“清华”这两个字,在像他这样老一辈人心中扎根太深。
母亲则紧紧攥着衣角,眼神在儿子和那张通知书之间游移,嘴唇翕动着,最终只是化作一声长长的、带着无尽感慨的叹息。
穷了一辈子,突然被天文数字砸中,她还没完全缓过神来。
“不去。”
我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像一把冰冷的刀,斩断那最后一丝犹豫。
“爸,妈,这通知书,就是我们的敲门砖。”
我拿起那张薄薄的纸,目光锐利如刀,“这次,我们换个买家。
要价,得更高。”
目标,锁定了本市另一家以“财大气粗”和“渴望升学率突破”闻名的私立巨头——佳都外国语学校。
他们的宣传册上,永远强调着“精英教育”、“民办教育先进集体”,但在本地顶尖生源的争夺上,一直被育英压着一头。
对于“清北复读生”这块活招牌,他们的渴望只会更加强烈,也更加……不计成本。
这一次,我甚至没有亲自踏入佳都外国语那更加奢华、充满“国际范儿”的校园。
一个电话,直接打到了他们招生办的座机上。
“您好,佳都外国语招生办。”
接电话的是个年轻的女声,带着程式化的甜美。
“我找你们招生负责人,马主任。”
我的声音透过听筒,平稳而直接,“告诉他,去年省理科第三名,李梓默,已经拿到清华的录取通知书,想和他谈谈复读的事情。
我给他十分钟考虑,过时不候。”
说完,我直接报出了育英附近一家高档咖啡馆的名字和包厢号,然后干脆利落地挂了电话。
没有自我介绍,没有寒暄,没有试探。
只有赤裸裸的实力展示和一种居高临下的、带着筹码的强势。
前世卑躬屈膝、看人脸色的经历,让我无比清楚,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姿态越低,越会被轻视。
只有掌握绝对筹码的人,才有资格制定规则。
不到十五分钟,我的手机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屏幕上跳动着“佳都外国语招生办”的号码。
我慢条斯理地拿起手机,按下接听键。
“喂?
是李梓默同学吗?
哎呀呀!
幸会幸会!
我是佳都外国语的马德明啊!”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热情得近乎谄媚的中年男声,语速极快,带"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0666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