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20795"
["articleid"]=>
string(7) "585043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2章"
["content"]=>
string(2654) "“精准投喂”。
他们拿着我历次模拟考的卷子,像研究稀世珍宝一样分析我的每一个得分点和失分点,制定出最严苛、最高效的复习方案。
时间在疯狂刷题、听名师点拨中飞速流逝。
育英的宣传机器也在我拿到第一次全市模拟考第一(远超第二名几十分)后,悄然启动。
校门口巨大的LED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热烈祝贺我校李梓默同学勇夺全市一模桂冠!”
的标语。
宣传册上,印着我穿着育英崭新校服的照片,旁边配着醒目的广告词:“选择育英,冲刺清北!
顶尖师资,成就顶尖梦想!”
我成了育英的一块活招牌,一个行走的广告牌。
走在校园里,总能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有羡慕,有嫉妒,有好奇,更多的是一种看“稀有动物”的探究。
偶尔有复读班的同学凑过来,带着讨好的笑容:“默哥,这道题怎么解?”
“默哥,你笔记能借我看看不?”
我通常只是淡淡地点点头,或者简单地指点一下关键思路,并不多言。
我的目标明确到近乎冷酷:分数,只有分数,才是兑换那两百万的唯一硬通货。
“李梓默,这次联考数学最后那道压轴题,你用的什么方法?
听说全市就你一个人做出来了?”
同桌的赵凯,一个家境优渥、性格有点大大咧咧的复读生,课间又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啃了一半的进口巧克力。
我头也没抬,继续在草稿纸上演算着下一道物理题,笔尖沙沙作响。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结合一点柯西不等式放缩。”
我言简意赅。
“我去!
大神!
膜拜!”
赵凯夸张地叫了一声,把剩下的巧克力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不过默哥,你这天天绷这么紧,不累吗?
我看你除了刷题就是刷题,连球都不打。
王主任可是说了,你可是咱们育英冲击清北的‘核武器’!
压力山大吧?”
他挤眉弄眼,试图活跃气氛。
压力?
我停下笔,抬眼看向窗外。
育英修剪整齐的草坪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远处崭新的塑胶跑道上,几个穿着名牌运动服的学生在嬉笑打闹。
压力?
比起前世躺在病床上等死时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和无力,这点压力算个屁!
刷题的痛苦,不过是通往自由之路必须支付的"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0666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