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10862" ["articleid"]=> string(7) "584868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2章" ["content"]=> string(3859) "

回到宿舍,苏念打开电脑,登录那个共享文档。陆星延的代码又更新了,在“静夜思”的渲染模块下,新添了一行注释: // 江翊的代码权限已禁用,防止某人再乱改注释 。后面跟着个小小的怒视表情,像只炸毛的猫。

苏念忍不住笑出声,手指在键盘上敲了敲,在他的注释下面回复: // 建议给桂花糕也加个参数,甜度=80% 。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她看到陆星延的头像亮了一下,紧接着,文档里跳出个新的表情包——是只举着桂花糕的小猫,眼睛亮晶晶的,像极了他看她时的样子。

夜色渐浓,苏念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起周六的颁奖典礼,想起陆星延说要带的桂花糕,想起那些藏在代码里的温柔,心里像揣了颗小小的太阳。

就在这时,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只有一张截图——是陆星延的代码界面,江翊加的那句“约苏念看颁奖典礼”被人用红笔圈了出来,旁边写着行小字:“玉兰星的参数,藏在颁奖典礼的背景音乐里。”

苏念的心脏猛地一沉。玉兰星——这个缠绕着陆星延父亲死亡真相的项目,怎么会和编程比赛的颁奖典礼扯上关系?她想起陆星延U盘里的加密文件夹,想起那句“L的密码是《关雎》第三章”,突然觉得江翊的“助攻”注释下面,藏着她看不见的阴影。

她打开电脑,重新查看共享文档的修改记录。在江翊添加注释的同一时间,有个匿名IP访问了文档,在代码的深层逻辑里,悄悄加了行不起眼的字符: // 音频频谱=平仄频率×π 。

这行字符像把钥匙,突然打开了苏念的记忆——陆星延父亲的日记里写过“用诗歌的平仄校准声波武器”,而π的数值,正是“玉兰星”项目早期的核心参数。

窗外的风卷着梧桐叶,在玻璃上敲出细碎的声响。苏念盯着屏幕上的匿名字符,突然觉得周六的颁奖典礼,或许不只是陆星延想约她那么简单。那个藏在代码注释里的邀请,像个裹着糖衣的谜题,甜的外壳下,是她不敢深思的危险。

而那个偷偷修改代码的匿名IP,在文档日志里显示为——计算机系实验室的公共终端,正是林教授的办公区域。

图书馆的暖气开得正足,阳光透过高窗斜切进来,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斑。苏念把《中国现代诗歌史》摊在桌上,笔尖在“朦胧诗派”的批注旁打了个问号,耳边是陆星延敲击键盘的轻响——他正在调试期末项目的核心算法,屏幕上滚动的代码绿得像初春的草。

期末复习周的图书馆总是弥漫着紧张的气息,翻书声、笔尖划过纸张声、键盘敲击声交织成细密的网,把每个人都罩在里面。苏念和陆星延的位置在靠窗的角落,像两个被世界遗忘的孤岛,却因为共享的复习资料和偶尔的对视,成了彼此的锚点。

“这个‘荒诞派诗歌的意象解构’,能不能用你的算法分析?”苏念推了推眼镜,指尖点在“北岛的《回答》”标题上,“我总觉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里,藏着某种数学规律,像你说的斐波那契数列。”

陆星延的指尖在触控板上顿了顿,屏幕上的代码突然暂停滚动。他转头看她,阳光落在他的睫毛上,投下一小片阴影:“可以试试情感倾向分析,但诗歌的‘荒诞’恰恰在于打破规律。”他调出一个新的程序界面,“就像这段递归算法,如果完全按逻辑运行,会陷入死循环,但加入随机参数后,反而能生成意想不到的图案。”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048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