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10843" ["articleid"]=> string(7) "584868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6章" ["content"]=> string(3729) "
“L的密码是《关雎》第三章。”
L是谁?林教授?还是那个在匿名论坛发激光武器参数的人?《关雎》第三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和“玉兰星”项目有什么关系?
苏念的手指悬在U盘上,突然想起陆星延早上在医院接电话时,捏紧的指节泛白。她把U盘插进电脑,看到里面只有一个加密文件夹,名字是“1223-玉兰星”——1223是陆星延父亲的忌日,她在天台听他说过。
加密提示是“请输入密钥”。
苏念深吸一口气,在键盘上敲下《关雎》第三章的诗句。进度条转动的瞬间,宿舍的灯突然闪了一下,屏幕上的文件夹图标变成了红色,像个正在报警的眼睛。
进度条走到99%时,电脑突然黑屏,U盘“啪”地弹出,滚落在《诗经》的封面上。苏念捡起U盘,发现金属外壳已经烫得吓人,而《诗经》的书页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个用钢笔写的问号,墨迹还没干,像个无声的警告。
窗外的风卷着梧桐叶,在玻璃上敲出细碎的声响。苏念握紧发烫的U盘,突然觉得那个藏着代码与诗句的文件夹里,装着比死机更难解的秘密。而明天去医院的路,似乎也蒙上了一层看不清的雾。
第3章 平仄与算法
“科学与人文导论”的课堂总是弥漫着一种奇妙的张力。当周教授在讲台上抛出“用算法分析古诗平仄是否亵渎传统”这个命题时,苏念感觉前排计算机系男生们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像一群嗅到猎物的狼。
她下意识地往斜前方瞟了一眼。陆星延正低头调试笔记本,屏幕幽蓝的光映在他脸上,把侧脸的线条切得像冰雕。自从上周他帮她恢复了《诗经》赏析作业,两人之间就多了种微妙的默契——他会在她走神时轻轻敲一下桌面,她会在他皱眉改代码时,悄悄把温热的奶茶推到他手边。
“我认为技术永远无法理解诗歌的灵魂。”文学系的张琪率先站起来,她总是梳着一丝不苟的发髻,说话时喜欢扬起下巴,“就像‘大漠孤烟直’,算法能算出‘直’字的笔画,却算不出那种苍凉感。”
“那可不一定。”计算机系的李响立刻反驳,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理科生的笃定,“我们系上周开发的小程序,能精准识别平仄,甚至能生成符合格律的藏头诗。”
课堂瞬间变成了战场。文科生强调“意境”“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理科生则搬出“数据”“模型”“概率分析”,吵得连窗外的麻雀都惊飞了好几只。苏念抱着笔记本,指尖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行字上反复摩挲——她想起陆星延用代码做的动态诗,那些金色的光点散开时,确实让她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
“苏念,你怎么看?”周教授突然点她的名。
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来,苏念的脸颊瞬间发烫。她深吸一口气,想起海子诗里的太阳和麦子,声音轻却清晰:“我觉得平仄就像诗歌的骨架,算法可以画出这副骨架,却填不上血和肉。就像计算器能算出1+1=2,却算不出两个人相遇时,心跳多跳的那半秒。”
教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即响起掌声。张琪赞许地点点头,连李响都挠了挠头,似乎在琢磨这话的道理。苏念坐下时,感觉手心全是汗,却在抬眼时撞见陆星延的目光——他看着她,嘴角噙着点若有若无的笑意,像藏了颗糖在腮帮里。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048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