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10837" ["articleid"]=> string(7) "584868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1章" ["content"]=> string(3587) "

三个月后。

苏念站在大学礼堂的讲台上,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她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太空军事化的伦理困境》,投影仪上正播放着“玉兰星”残骸被打捞的画面。

“根据国安局最新通报,当年的发射事故是技术失误,”她的声音平稳如常,“但我们永远无法忘记,那些为真相付出生命的人。”

台下掌声雷动时,她的手机突然震动。匿名短信只有一行字:“下一个就是你。”

苏念握紧手机,望向礼堂后排。穿黑色风衣的男人正盯着她,袖口的玉兰花纹若隐若现。她想起陆星延临终前塞给她的金属片——那是从林教授公文包偷到的芯片,至今未敢解密。

窗外突然飘起雪花,落在她发梢。苏念深吸一口气,露出坚定的微笑。她知道,这场与黑暗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第1章 代码里的诗行

深秋的阳光透过教学楼的百叶窗,在课桌上投下明暗交错的条纹,像首被切割成碎片的诗。苏念把下巴搁在《西方文学史》的封面上,笔尖在笔记本上悬了许久,最终还是落回纸面——不是在抄录教授口中的“浪漫主义流派特征”,而是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太阳,旁边写着“今天的风有橘子味”。

这是她第无数次在“科学与人文导论”课上走神。讲台上周教授正挥舞着粉笔,讲算法如何解构《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唾沫星子溅在镜片上,像落了层细密的雨。苏念的目光却越过前排同学的后脑勺,落在斜前方的背影上。

陆星延坐得笔直,浅灰色的连帽衫帽子没戴,露出的后颈线条干净利落。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发出规律的“嗒嗒”声,与教授的讲课声、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声,奇异地融合成一种独属于这间教室的韵律。

苏念的笔尖在纸上顿了顿,鬼使神差地写下:“代码是他的母语,而我在学习破译。”写完又觉得太直白,慌忙用涂改液涂掉,白色的痕迹像块没化的雪,突兀地趴在纸页上。

上周在医院天台的闹剧后,两人已经整整五天没说过话。周月还躺在ICU,匿名照片的阴影没散,陆星延的父亲当年的“意外”又牵扯出更深的谜团。苏念每次想找他,指尖都在微信对话框上悬到发麻,最终还是关掉屏幕——她怕自己的关心太轻,撑不起他眼底的沉重。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情感分析模型,计算出杜甫诗句中的悲怆指数为0.87,而李白的豪迈指数高达0.92。”周教授推了推眼镜,引来一片低笑,“当然,这只是技术层面的解读,真正的诗歌魅力,还得靠我们的苏念同学来说说。”

突然被点名,苏念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抬起头。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投过来,她的脸颊瞬间烧起来,捏着笔的手指关节泛白。

“我、我觉得……”她的声音有点抖,视线下意识地往陆星延的方向瞟,却发现他不知什么时候转了过来,正看着她。他的眼神很平静,像结了薄冰的湖,看不出情绪,却让苏念的心跳漏了一拍。

“诗歌的情感是流动的,”苏念深吸一口气,想起海子的诗,声音渐渐稳了些,“就像春天的冰融成水,夏天的雨落在荷叶上,不是数字能固定的。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个人读到的温度都不一样。”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048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