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10806" ["articleid"]=> string(7) "584867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9章" ["content"]=> string(3801) "

第二天,他们在本地设计社群和高校论坛发布了招聘信息,标题写着“锋芒工作室招新:和我们一起用热爱赚钱”,内容里没提“高薪”“轻松”,只写了“能学到真本事”“按能力分提成”“团队氛围像家人”。林溪还特意画了张卡通招聘海报,三个小人举着“缺你不可”的牌子,背景是工作室的天台和墙上的合同,充满了烟火气。

消息发出去后,收到了十几份简历。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想兼职赚外快的上班族,还有几个和他们一样的高中生。看着这些简历,陈野突然想起自己刚辍学接单时的样子,既忐忑又充满干劲。

“面试就在这里吧。”林墨把出租屋收拾出一块空地,搬来折叠椅当面试位,“不用搞太正式,就像聊天一样,看看合不合得来。”林溪在桌上摆了三杯水,杯身上贴着“锋芒工作室”的贴纸,细节里藏着用心。

面试那天,第一个来的是个戴眼镜的男生,紧张得手心冒汗,说话都磕巴,却在展示剪辑作品时眼睛发亮:“我知道你们工作室,上次汉服店的宣传视频虽然短,但转场设计很有想法。”第二个来的女生抱着笔记本,条理清晰地列出自己的优势:“我擅长表格整理和客户沟通,能帮你们把订单分类归档,减少重复工作。”

送走最后一个面试者,夕阳已经染红了窗台。三人看着堆在桌上的简历,心里的犹豫渐渐被期待取代。陈野突然笑了:“以前觉得三人组刚刚好,现在才发现,团队长大是自然而然的事,就像咱们的工作室,总要慢慢变大。”

林墨把两份比较满意的简历挑出来:“这两个感觉不错,技术过关,态度也真诚,明天再复试聊聊细节。”林溪拿出画笔,在招聘海报上添了两个小人,原本的三人组变成了五人小队,画面瞬间热闹了许多。

晚上,陈野在朋友圈发了张空荡荡的折叠椅照片,配文:“锋芒工作室的新座位,等你填满。”很快收到父亲的评论:“需要帮忙就说,爸认识几个开公司的朋友,能问问招人经验。”他看着这条评论,突然觉得工作室的边界正在悄悄扩大,从三人的小天地,慢慢变成能容纳更多梦想的地方。

窗外的路灯亮了,照亮了桌上的招聘简历和墙上的生存法则。三人知道,招人只是第一步,未来还有磨合、分工、责任分担等无数挑战,但当订单提醒音再次响起时,他们的眼神里已经没有了疲惫,只剩下迎接新伙伴的期待和对未来的信心。

复试当天清晨,林溪特意提前半小时到了工作室,把折叠桌擦得锃亮,在每个座位前摆上印着“锋芒”logo的马克杯。阳光透过纱窗落在墙上,把三人第一次签订的合同投影得忽明忽暗,陈野看着那道晃动的光影,突然有点紧张:“等下该问点啥?总不能光看作品吧?”

“就问三个问题。”林墨从书包里掏出笔记本,上面列着歪歪扭扭的提纲,“能不能接受加班?对钱怎么看?觉得团队最重要的是什么?”他把昨天挑出的两份简历推到桌上,“这个周宇是重点,剪辑技术没话说,但简历上写‘性格内向’,得看看沟通有没有问题。”

话音刚落,敲门声就响了。门外站着个比陈野矮半个头的男生,校服领口系得整整齐齐,背着洗得发白的双肩包,怀里紧紧抱着个平板电脑,手指把包带攥出了红印子。“我……我是周宇,来复试的。”他说话时眼睛盯着脚尖,声音细得像怕惊扰了什么。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048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