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10795" ["articleid"]=> string(7) "584867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1章" ["content"]=> string(3634) "

“10%会不会太高?”林溪有点担心,“客户会不会不接受?”

“不高。”陈野拿出计算器,“改稿三次以上,消耗的时间相当于重新做半套设计,收取合理费用合情合理。而且这能筛选掉故意找茬的客户,留下真正尊重我们劳动的人。”他顿了顿,“咱们是设计师,不是免费改稿机器,劳动必须被尊重。”

林墨补充道:“还要明确‘有效改稿’和‘无效改稿’的区别。比如修正错别字、调整尺寸是有效改稿;反复更换风格、无理由推翻方案属于无效改稿,直接算额外收费。”他还提议在合同里附上“改稿申请单”,要求客户书面说明修改原因和具体内容,避免口头提要求。

为了让规则更合理,他们特意咨询了林溪的父亲。林建国建议:“首次沟通时就要和客户确认‘核心需求清单’,把设计风格、关键元素、禁忌要求都写下来,作为后续改稿的基准;超过核心需求的修改,直接算新增服务。”他还帮他们在合同里加了一条:“三次免费改稿后,需先支付改稿费再继续服务,避免客户赖账。”

新规则制定后的第一单测试,是一家新开的宠物用品店。林墨在签订合同时特意强调:“咱们提供三次免费改稿,超过次数每次收10%费用,重大变更需重新报价。”客户起初有点犹豫,但看到合同里清晰的条款,最终还是签了字。

果然,初稿提交后,客户提出了两次修改意见,都是调整宠物图片位置和文案排版的合理需求。第三次修改时,客户突然说“想把所有宠物换成猫咪”,林墨立刻拿出合同:“这属于重大需求变更,按规则要重新报价哦。”客户愣了一下,大概没想到会被拒绝,最后放弃了这个要求,用第三次免费改稿定了稿。

“有效!”收到尾款那天,林墨兴奋地挥舞着合同,“客户知道有规则约束,提要求时会更谨慎,无效改稿明显减少了!”林溪也松了口气,这次改稿只用了两个晚上,比之前节省了一半时间。

但也有客户不理解规则。一家服装店老板在第三次改稿后被要求付费时大发雷霆:“改个颜色还要钱?你们怎么这么斤斤计较!”陈野拿出合同耐心解释:“您已经改了三次颜色,从红色到蓝色再到绿色,现在又要换回红色,这属于无效改稿,按规则确实需要收费。如果您接受之前的版本,就不需要额外付费。”最终客户选择了第二次修改的版本,没再提无理要求。

一周后,三人统计新规则的效果:改稿平均次数从4.2次降到2.8次,无效改稿率下降60%,工作效率提升了近一半。林溪终于有时间研究新的设计风格,林墨能专注开发新客户,陈野则腾出精力优化合同条款。

“以前觉得谈钱伤感情,现在才明白,明确规则反而能减少矛盾。”林溪看着墙上的“改稿规则”海报,轻声说。那张海报是她特意设计的,用醒目的颜色标注着改稿次数和收费标准,下面还画了个拒绝无效改稿的卡通图标。

陈野把新规则添加到合同模板里,郑重地说:“这不仅是收费规则,更是对我们劳动的尊重宣言。17岁的生存课第二课:学会给服务定价,拒绝无意义的消耗,才能走得更远。”窗外的月光照在白板上的规则条文上,像给三个年轻人的成长之路点亮了一盏灯。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0484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