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10794" ["articleid"]=> string(7) "584867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0章" ["content"]=> string(3690) "

他把三人叫到一起,在笔记本上写下“接单三不原则”:不接低于成本价的单,不接时间严重不足的单,不接需求模糊的单。“咱们是设计师,不是廉价劳动力。”陈野的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坚定,“与其接这种毁名声的低价单,不如花时间提升质量,等靠谱的客户。”

林溪点点头,擦掉眼泪:“我爸说过,做生意宁肯少赚,不能砸招牌。咱们17岁出来闯,靠的就是口碑,不能为了眼前这点钱把路走窄了。”

林墨把客户的朋友圈截图保存下来:“这张图留着,以后谁想接低价急单,就拿出来看看。这是咱们用500元和一晚上的觉换来的教训。”

窗外的天空渐渐放晴,露出淡淡的晚霞。三人围坐在桌前,第一次认真讨论定价标准和接单门槛。那张被客户投诉的设计图被存进了“失败案例”文件夹,旁边标注着:“永远不要用低价和速度透支信誉——17岁的生存课第一课。”

低价急单的投诉风波刚过,林溪的电脑又弹出了新的改稿需求。童装店客户在对话框里发了一长串语音,从字体大小到颜色饱和度,甚至连模特头发丝的方向都要调整,这已经是她收到的第五次修改要求了。

“这客户到底想怎么样?”林溪揉着发酸的肩膀,屏幕上的设计稿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最初的方案客户明明说“很满意”,可每次交稿后都会冒出新的要求:第一次说要加卡通图案,第二次说图案太幼稚要删掉,第三次说颜色太亮要调暗,第四次又说太暗要恢复原样,现在第五次竟要求把模特换成另一个款式的童装。

“我去沟通!”林墨抢过手机就要回复,却被陈野拦住了。陈野翻看着聊天记录,眉头越皱越紧:“你们发现没?这几次改稿都不是核心问题,更像是在故意拖延时间,消耗咱们的精力。”他指着客户的最新要求,“‘模特头发丝方向’这种细节,根本不影响整体效果,纯粹是鸡蛋里挑骨头。”

林溪突然想起之前接的奶茶店订单,客户也是这样反复改稿,从海报文案到杯贴颜色,改了八次才定稿,最后结算时还抱怨“你们效率太低”。当时三人只当是客户要求高,现在想来,那些无意义的修改更像是一种隐性的“压价手段”。

“这是‘无效改稿’陷阱!”陈野猛地拍了下桌子,“客户知道咱们没明确改稿规则,就故意反复提要求,要么逼咱们降价,要么让咱们免费加班,最后还能挑剔质量问题。”他翻开《合同法》,指着“服务范围约定”条款,“咱们之前的合同没写清楚改稿次数和范围,等于给了客户无限提要求的权利。”

三人立刻翻出所有过往订单,发现超过三成的客户都会提出三次以上的修改,其中一半是重复或无意义的调整。林溪看着自己熬夜改稿的记录,眼圈红了:“上次汉服店的稿子改了六次,客户最后说‘还是第一版好’,我白白熬了三个通宵。”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林墨咬着牙说,“时间都浪费在无效改稿上,正经订单没时间接,利润全被消耗掉了。”

当天晚上,三人围着桌子制定“改稿次数收费规则”。陈野在白板上写下初稿:“基础改稿次数为3次,包含在订单费用内;超过3次后,每次收取订单金额10%的改稿费;重大需求变更(如换产品、改风格)视为新订单,重新报价。”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0484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