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10773" ["articleid"]=> string(7) "584867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6章" ["content"]=> string(3804) "
林墨眼睛一亮,赶紧翻开册子:“王阿姨,我们懂小店的难处。您的面包是手工做的,用料实在,我们可以设计‘老手艺面包’的主题,突出‘当天现烤、无添加剂’,再拍您揉面的视频,肯定能吸引顾客!”苏晓晓补充:“还能帮您设计会员卡片,印上您和面包的故事,老顾客会更有感情。”
王阿姨看着册子上的案例,又看了看这群年轻人晒红的脸和磨破的鞋,突然说:“行,我下这个单!”她指着店里的空位,“就做你说的‘老手艺’主题,海报和视频都要,钱不是问题。”
林墨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王阿姨笑着说:“我看你们线上案例用心,线下跑了这么久也没放弃,比那些只打电话的大公司靠谱。做生意嘛,诚意比啥都重要。”她接过合同,在末尾签下名字:“我相信你们能把我的面包店故事讲好。”
签完单走出面包店时,夕阳把老街的影子拉得很长。林墨看着合同上的签名,突然蹲在地上笑了起来,笑着笑着眼眶就红了。陈野拍着他的肩膀,赵阳把相机对准晚霞:“我要把这一刻拍下来,放进初心墙。”苏晓晓掏出笔记本:“王阿姨说面包用的是她妈妈传的配方,设计要加‘传承’元素!”
回到工作室,林溪立刻在排期表上写下“面包店‘老手艺’主题设计”,手绘板在纸上划出流畅的线条。陈野整理着今天拍的老街素材,赵阳在电脑上建了“面包店故事”的文件夹,苏晓晓开始记录王阿姨的创业经历。
订单虽然不大,但像一剂强心针注入团队。林墨在复盘会上说:“被拒绝十次不可怕,可怕的是忘了为什么出发。我们的优势不是规模大,是懂小店的故事,设计有温度。”陈野把王阿姨的合同贴在初心墙上:“这是我们用诚意换来的订单,也是淡季破局的钥匙。”
几天后,面包店的设计方案出来了:海报上王阿姨揉面的手布满老茧,旁边写着“三十年老手艺,每天现烤的温暖”;视频里拍了发酵面团的特写,配文“等待三小时,只为一口新鲜”。王阿姨看到设计稿时红了眼眶:“这就是我想对顾客说的话啊!”
订单传开后,老街陆续有小店找上门。修鞋铺大爷说:“给我设计个‘修鞋如修心’的招牌。”裁缝店阿姨要“老剪刀裁出新时尚”的海报。林墨的业务部不再需要扫街陌拜,老客户的认可成了最好的宣传。
那个夏天,工作室不仅熬过了淡季,更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用有温度的设计连接小店与顾客。林墨在业务部宣言上补了句话:“走十次弯路,不如一次用心的倾听。”这句话贴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提醒着每个人:真正的破局之道,从来不是硬闯,而是找到与世界温柔交手的方式。
2023年8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秋老虎依然肆虐,但办公室里却弥漫着别样的期待。陈野抱着块新钉的木板走进来,木板边缘还带着新鲜的木屑。“今天不接订单,我们做件重要的事。”他把木板靠在墙上,阳光透过窗户在板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半年了,该给这段时光留个纪念。”
林溪放下手绘笔,看着墙上的日历——从3月线上三人组决定线下合体,到8月五人团队稳定运转,刚好半年。这半年像被按下快进键:从租下这间空荡荡的办公室,到如今部门分工树贴满墙面;从第一次为订单争吵,到协作流程图画满箭头;从父母的质疑反对,到腊肉和手绘笔带来的暖意。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048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