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10770" ["articleid"]=> string(7) "584867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4章" ["content"]=> string(3930) "
她还找来块小黑板挂在墙上:“每周五下午公开账本,所有人都能看。”苏晓晓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单的表格,“收入减支出就是利润,按股权比例一算就清楚,谁也别想赖账。”赵阳眼睛一亮,从技术部走过来:“我可以开发个电子记账系统,自动算利润和分红!”
新的记账制度从下周一开始执行。陈野的收入账本变得工整起来,每笔订单都标着客户名称和转账截图编号;林溪把支出票据按周装订,贴在账本后面,连买打印纸的20元都写得清清楚楚;林墨每周五拿着两个账本核对,用红笔标出差异,再和两人一起确认修正。
周五的公开对账日成了工作室的固定仪式。五个人围坐在长桌旁,苏晓晓念着账目,林墨用计算器核对,赵阳在电子表格里同步更新数据。“7月总收入15000元,总支出8000元,净利润7000元。”林墨报出数字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是他们第一次算出清晰的净利润。
按股权比例分红的时刻到了。陈野拿出股权协议:“我40%分2800元,林溪30%分2100元,林墨30%分2100元。”他顿了顿,看向赵阳和苏晓晓,“赵阳和晓晓的0.5%干股,各分35元。”虽然金额不多,但当陈野把两张崭新的钞票递过去时,两人的眼睛都亮了。
赵阳捏着35元钱,突然从包里掏出U盘:“我把记账系统完善好了,能自动按股权算分红。”苏晓晓则把钱小心地夹在客户档案册里:“这是我靠能力赚的第一笔股权收益!”林溪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突然明白苏晓晓说的“透明才是股权的意义”——钱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每个人看到“付出有回报”。
财务透明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以前大家对“花了多少钱”“赚了多少钱”糊里糊涂,现在每笔账目都清清楚楚,没人再为“是不是多花了钱”“是不是少记了收入”吵架。有次林溪买手绘笔多报销了10元,自己发现后立刻补了回去:“公开账本呢,可不能出错。”
陈野的收入记录里多了项“应急基金存入”,每次存钱都标清楚金额和日期;林墨核账时发现某笔订单少算了50元,第二天就找客户补收了款项。赵阳开发的电子记账系统还加了“分红预测”功能,输入预计收入就能算出每个人能分多少钱,成了团队的“强心剂”。
第二次分红时,净利润涨到了12000元。赵阳和苏晓晓各拿到60元干股分红,虽然依旧不多,但两人的表情比拿到工资还开心。苏晓晓用这笔钱买了本带锁的客户档案册:“这是股权给我的礼物。”赵阳则买了个U盘挂在脖子上:“存重要的记账数据,丢了可就麻烦了。”
林溪在初心墙上贴了张打印的利润表,用红笔圈出每个人的分红金额:“从糊涂账到透明账,我们终于让股权落地了。”陈野看着表格,想起理财课老师说的“信任是最大的财富”,突然明白财务透明不是约束,而是团队信任的基石——当每个人都清楚“钱怎么来、怎么分”,股权才真正有了凝聚力。
夕阳透过窗户照在公开账本上,账本里的字迹工工整整,票据贴得整整齐齐。苏晓晓在最新的账页上写下:“财务透明,股权才值钱。”这句话被陈野用手机拍下来,设成了工作室群的头像。
五个人围坐吃晚饭时,苏晓晓突然说:“等我们赚大钱了,分红能买新设备呢!”赵阳点头附和:“我还想开发更高级的记账系统!”看着他们眼里的光,陈野知道,这群年轻人已经把个人成长和工作室的未来绑在了一起——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那本每周公开的透明账本。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0484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