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10766" ["articleid"]=> string(7) "584867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1章" ["content"]=> string(3824) "

逛到文具区时,林溪母亲拿起一套进口手绘笔:“这牌子溪溪念叨好久了,说颜色正。”陈母笑着掏钱:“给孩子们买点实用的,比啥都强。”结账时,林溪母亲特意多买了几支替换笔芯:“听说他们经常画到没墨,多备点准没错。”

晚上林溪把笔递给陈野时,陈野正对着腊肉发呆。“我妈说‘缺啥随时说’,阿姨还问要不要帮我们介绍客户呢!”林溪晃着手里的笔,眼里闪着光,“我就说叔叔阿姨会理解的!”陈野看着笔杆上的品牌logo,突然想起父亲放下腊肉时那句“别太累”,鼻子又开始发酸。

苏晓晓把腊肉蒸了,香气飘满办公室。五个人围坐分肉吃,赵阳小声说:“陈野哥,你爸其实挺关心你的。”苏晓晓点头附和:“我妈一开始也反对我来兼职,看到我记的客户档案,现在天天问‘工作室今天忙不忙’。”林墨啃着肉感慨:“父母就是这样,嘴上说不放心,心里比谁都盼着我们好。”

陈野把父亲的保温袋折好放进抽屉,和母亲寄来的护身符放在一起。窗外的路灯亮了,照亮墙上的初心墙,股权协议旁边不知何时多了张照片——是五个人的合照,背景里能看到陈父放下的腊肉保温袋,还有林溪母亲送的手绘笔。

第二天早上,陈野收到母亲的微信:“你爸昨晚回来翻你小时候的奖状,翻到半夜。”他看着消息笑了,回复:“告诉爸,下次带他看我们做的电子展板。”林溪也收到母亲的消息:“你设计的包装我放店里展示了,邻居都夸好看。”

办公室的阳光越来越好,父母送来的腊肉被吃完了,手绘笔在设计稿上留下温暖的色彩。陈野终于明白,父母的态度转变从来不是因为“部门”“股权”这些词有多洋气,而是他们看到了孩子们的认真与成长——那些贴满墙的证书、客户的认可、团队的默契,都在告诉父母:这群年轻人不是在胡闹,是在用心做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傍晚锁门时,陈野回头看了眼办公室,突然觉得这里不仅是工作室,更是连接梦想与亲情的地方。父母的爱或许带着分歧与担忧,但最终都会变成最坚实的后盾,就像那句没说出口的“我支持你”,藏在腊肉的香气里,藏在手绘笔的色彩里,藏在每个“别太累”的叮嘱里。

2023年7月的暴雨敲打着办公室的窗户,林溪把设计稿摔在桌上,纸张边缘被雨水溅湿。“这已经是这周第三次打乱我的排期了!”她指着电脑上的紧急订单,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陈野你接订单前能不能先看看我的进度表?上周答应给面包店的设计稿还没画完,你又接了个明天就要的急单!”

陈野攥着相机背带,眉头拧成了疙瘩:“那个文具店老板是老客户介绍的,说‘就信你们锋芒的效率’,我总不能拒绝吧?”他觉得委屈,技术部本来就忙,既要拍素材又要做后期,接订单也是为了工作室创收,“你加个班赶出来不行吗?”

“加班?我已经连续熬了四个晚上了!”林溪的眼圈泛红,指着桌上的咖啡杯,“设计不是流水线作业,急单质量怎么保证?上次为了赶你的急单,李姐的童装稿错把男孩画成女孩,差点丢了客户!”

两人的争吵声引来了林墨,他刚从外面跑业务回来,衬衫湿了一半。“怎么又吵起来了?”他想打圆场,却被林溪反问:“你跑业务谈的那个花店订单,为什么不提前说客户要加手绘插画?我今天才知道,根本来不及准备素材!”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0484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