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206623" ["articleid"]=> string(7) "5847998" ["chaptername"]=> string(7) "第8章" ["content"]=> string(2812) "档锁死,存进云盘。

然后在群里发一句话:“我们不需要互害,只需互证。”

“他们用恐惧拆散我们。”

“我们偏要一起开口。”

没人退群。

14 染色粉包校庆前两天,我带染色粉包去天台测试。

捏一下,红色粉末喷出,像实验试剂。

我想好了,行动时洒向陈明德,留下痕迹。

对面宿舍楼有人看见,拍了视频。

发到校园论坛,标题:“实验楼半夜冒红烟,疑似恐袭!”

我看到时,浏览量八千,评论炸了。

“哪个疯子?”

“是不是那个举报老师的女生?”

“报警抓她!”

我知道,再不处理,行动还没开始就暴露。

我用小号登录论坛。

私信发帖人:“你视频里根本没烟,是红粉,美术用品。”

“你造谣,我可以告你诽谤。”

他没删。

我立刻举报他“传播虚假信息”“侵犯隐私”“恶意关联他人”。

上传截图,标出他文字里的“举报老师女生”是对我人身攻击。

半小时后,帖子被删。

账号被警告。

我再发一条澄清帖,用学生口吻:“社团做视觉装置,用红色染料测试效果,无害。

请别乱猜。”

附上染色粉包装照片,写“公共艺术课材料清单”。

帖子过了审核,评论区慢慢转风。

有人说:“原来是作业。”

“别动不动就报警。”

危机压住。

但我不能再留染色粉在身上。

目标太大。

我约联盟成员小雨,半夜在快递柜见面。

把三个染色粉包塞进一个旧快递盒,贴上“艺术展材料”。

交到她手里。

我说:“校庆当天,你站前排。”

“如果我被拦下,你洒。”

她点头,把盒子塞进书包。

第二天,快递点真收到一模一样的盒子。

登记人写“人文学院公共艺术组”。

没人再查。

15 礼堂对峙校庆当天早上,我混在学生队伍里进礼堂。

计划是上台控诉,录音外放。

可彩排时我发现——主席台名单改了。

陈明德不在台上。

他坐在第三排,穿便装,像普通老师。

我问礼仪组同学:“为什么他不上台?”

她说:“昨晚通知,说他身体不舒服,不参加颁奖。”

我知道,他们防着我。

原计划是上台抢话筒,现在没用了。

他不登台,我就没机会在所有人面前放录音。

我立刻联系后勤组小雨。

“必须让我进后台。”

她想"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5041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