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84276"
["articleid"]=>
string(7) "5843622"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800) "不是人中龙凤。
他们要么是清北的本硕,要么是海外名校的高材生。
我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个。
年纪最大,基础最差,履历最“离奇”。
一开始,没人看好我。
他们看我的眼神,和当初我硕士导师看我的眼神,如出一辙。
我不在乎。
我用比过去三年更疯狂的劲头,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
苏院士是一个极其严格的导师。
她对学术的要求,近乎苛刻。
一篇报告,一个数据,甚至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她从不骂人,但她一个失望的眼神,比任何严厉的斥责都让人难受。
我成了她办公室的常客。
我写的每一份报告,几乎都会被她打回来重写。
“周衍,你的逻辑不够严谨。”
“这个数据,来源可靠吗?
做过重复验证吗?”
“你的结论,太大胆,缺乏足够的事实支撑。
学术,不是小说,不能靠想象。”
每一次,我都虚心接受,然后回去通宵修改。
渐渐地,我成了整个实验室里,最“抗揍”的一个。
也是进步最快的一个。
我的师合同学们看我的眼神,也从最初的轻视,变成了敬佩。
他们开始主动找我讨论问题,甚至在我遇到瓶颈时,会给我一些善意的提醒。
只有一个人,对我始终保持着一种审慎的距离。
那就是苏怀瑾院士。
她对我很好。
她给了我最好的资源,最耐心的指导。
但她看我的眼神,总是带着一丝探究。
仿佛想看透我平静外表下,到底隐藏着什么。
一天晚上,我因为一个数据模型的问题,在实验室待到深夜。
苏院士也还没走。
她端着一杯热茶,走到我身边。
“遇到困难了?”
她问。
“嗯,一个算法始终无法收敛。”
我揉了揉酸涩的眼睛。
她看了一眼我的电脑屏幕,很快就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她的思路,总是能一针见血。
解决了问题,我松了一口气。
“谢谢苏老师。”
她没有走,只是静静地看着我。
“周衍,”她突然开口,“你是不是很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我愣了一下。
确实,实验室的聚餐、团建,我几乎都以“有事”为由推掉了。
“我只是……不太习惯热闹。”
我说。
“是不习惯,还是在害怕什么?”
她的目光,似乎能穿透我的内心。
我沉默了。
“我看了你硕士期间"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982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