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73378" ["articleid"]=> string(7) "5841511"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5章" ["content"]=> string(3643) "

"主人,吴老板和王老已经在里面了。"阿洋通过精神链接汇报。他今天伪装成一名助理,西装革履,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

赵振蓬点点头,迈步走上台阶。三天前从沉船返回后,他仔细权衡了利弊,最终决定走合法申报这条路。一方面,私自打捞国家级水下文物风险太大;另一方面,如果能争取到"发现者权益",不仅能合法获得巨额奖励,还能借此机会与官方建立良好关系,为未来的海洋开发铺路。

公证处三楼的会议室里,吴老板正焦急地踱步,王老则坐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检查着带来的资料。除了他们,还有一位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省文物局的马处长,是吴老板通过关系请来的。

"赵小兄弟!你可算来了!"吴老板看到赵振蓬,如释重负地迎上来,"这位是省文物局的马处长,专门为咱们这事赶来的。"

马处长起身与赵振萍握手,目光中带着审视:"年轻人,吴老板说你发现了一艘清代沉船?有确凿证据吗?"

"都在这里。"赵振蓬将密码箱放在会议桌上,输入指纹解锁。箱盖打开,那些历经三百年海水浸泡的文物静静地躺在黑色绒布上,在灯光下散发着历史的光泽。

马处长的眼睛瞬间亮了。他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块刻有"海澄记"的船板残片,又仔细检查了青花瓷碗的胎质和釉色,最后用放大镜观察银锭上的戳记。随着检查的深入,他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

"这...这确实是清早期的文物!"马处长声音发颤,"如果真是海澄号,那将是近十年最重要的水下考古发现之一!"他急切地看向赵振蓬,"沉船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保存状况如何?"

赵振蓬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示意阿洋播放影像资料。会议室的大屏幕上,高清的水下画面徐徐展开:断裂的龙骨、腐朽的船板、散落的银锭...还有那块刻有"海澄记"的船板特写。马处长看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惊叹。

"沉船位于两江口外海,东经XXX,北纬XXX,水深约280米。"赵振蓬报出精确坐标,"根据初步勘探,船体保存状况较差,大部分已解体,但部分文物如银锭、瓷器等保存完好。"

"280米!"马处长惊呼,"这么深的水域,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新型深海探测设备。"赵振蓬早有准备,拿出阿海改造的那台设备的技术参数和专利申请书(当然是伪造的),"我父亲是退休渔民,我大学读的海洋技术,我们一直在研发深海探测设备。这次是设备测试时的意外发现。"

马处长将信将疑,但眼前的实物证据确凿无疑。他沉思片刻,郑重地说:"赵先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这艘沉船及其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但作为发现者,你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和荣誉。我建议立即启动正式的水下考古程序。"

"这正是我来此的目的。"赵振蓬微笑,"我愿意全力配合国家的工作。不过..."他话锋一转,"考虑到沉船位于深海,常规的水下考古难度大、耗时长,我有个提议。"

"什么提议?"马处长警惕地问。

"我的团队已经掌握了该海域的详细数据和打捞技术。"赵振蓬从容不迫,"如果官方授权,我们可以承担前期勘探和部分文物打捞工作,当然全程会有文物部门监督。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9623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