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73364" ["articleid"]=> string(7) "5841511"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4章" ["content"]=> string(3853) "

鞭炮噼里啪啦炸响,红色的纸屑在晨光中飞舞,引来不少早起的渔民驻足观望。赵建国郑重地对着大海拜了三拜,嘴里念念有词,祈求妈祖保佑航行平安。这是老渔民出海前的传统,哪怕如今有了现代化的渔船,这份对海洋的敬畏依然深植骨髓。

阿海从驾驶室探出头来,面无表情地做了个准备就绪的手势。这个沉默寡言的"技术员"(赵振蓬对外宣称的身份)在这半个月里展现出的机械天赋,已经让船厂的老师傅们啧啧称奇。

父子俩登上"破浪号",赵建国的手有些发抖,抚摸着崭新的舵轮,眼中泛起湿润。多少年了,他终于又站在了属于自己的渔船的驾驶室里,而且是一条比当年那条小破船强百倍的铁壳船!

"启航!"赵建国深吸一口气,下达了指令。

阿海按下启动按钮。新型柴油机组的轰鸣声瞬间打破了港口的宁静,但这声音却出乎意料的低沉平稳,完全没有普通柴油机那种震耳欲聋的噪音和抖动。仪表盘上的各项指标全部亮起,稳定在最佳区间。赵建国惊讶地挑了挑眉,试着推了推油门杆,船身立刻如同离弦之箭般向前窜出,反应灵敏得不可思议!

"这机器...太神了!"赵建国忍不住赞叹,老练的双手稳稳掌控着舵轮,"蓬仔,你从哪找来的这技术团队?这改装水平,省城的大船厂都比不上!"

"朋友介绍的,专门做高端定制。"赵振蓬含糊其辞,目光扫过驾驶室内那些被阿海改造过的仪表和控制系统。外星科技图纸结合地球现有材料制造出的这台主机,性能远超当前市面上的任何同类产品,油耗降低40%,动力提升30%,噪音和振动更是减少了60%以上。这些数据如果公开,足以引发一场船用动力系统的革命。

"破浪号"划开平静的海面,驶出港口。岸上围观的渔民们发出阵阵惊叹。这艘曾经被嘲笑的破船,如今焕然一新,速度之快、航行之稳,简直像是一条全新的高档渔船!

"先去哪儿试试水?"赵建国问道,手已经本能地调整着航向,指向西北方,"要不还是鬼见愁那边?上次那网鲈鱼..."

"不,这次我们去更远的地方。"赵振蓬打断父亲,指向东南方,"两江口外海,大陆架边缘。那里水深,鱼群更大。"

赵建国眉头一皱:"那边太远了,单程就得三四个小时。而且水深流急,一般的网具..."

"放心,爸。"赵振蓬拍了拍父亲的肩膀,"破浪号现在有这个实力。而且..."他从背包里取出一个造型奇特的、像是声呐又像是雷达的小型设备(阿洋用外星科技图纸简化改造的探测仪),"我带了新装备。"

赵建国将信将疑,但还是调转了航向。新型主机的强劲动力下,"破浪号"以惊人的15节航速(普通同类渔船通常只有8-10节)破浪前行,船身稳得如同在冰面上滑行。不到两小时,他们已经驶过平常渔船一天才能到达的外海区域。

碧蓝的海水逐渐变成深蓝,最后几乎成了墨色。这里已经是大陆架边缘,水深超过200米。赵振蓬装模作样地摆弄着那台"探测仪",实际上意念早已如同无形的网,撒向深海。

100米...200米...300米...

海底的景象清晰地在脑海中展开:陡峭的斜坡,奇形怪状的深海珊瑚,偶尔游过的外形狰狞的深海鱼。忽然,在距离船约500米的一处海底峡谷边缘,一片密集的生命信号引起了他的注意。意念聚焦,那是一个庞大的鱼群,个体比普通鲈鱼大得多,体长普遍在60-80厘米左右,流线型的身体上带着独特的暗色条纹。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962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