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63888" ["articleid"]=> string(7) "583898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0章" ["content"]=> string(2594) "死期将至,拖着残老的体躯从草原赶往咸阳。

始皇得到消息,亲自来到咸阳城门迎接。

在下人的搀扶下,扶苏颤颤巍巍的从马车上走下。

看到前方那几十年都未曾变化的男子。

扶苏竟有些恍惚。

甩开下人搀扶的手,扶苏一步一步的走到嬴政身前。

“父亲,我想你了,孩儿好孤单啊。”

扶苏紧紧抱着父亲,突然嚎啕大哭起来。

“我的孩儿啊。”

始皇也罕见的难过落泪。

两天后,扶苏薨逝,始皇下令将扶苏安葬在骊山周围,紧邻着扶苏的园寝。

5 祭天 大秦元年始皇八十七年这一年始皇一百岁。

始皇携华天一同前往泰山祭天。

“维朕临御之岁,始皇帝政,谨以苍璧、黄琮、牺牲之仪,登泰山之巅,昭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昔朕承先祖余烈,扫六合,诛暴乱,定海内,号为始皇帝。

赖天地垂佑,得获长生之道,得历万载而不衰。

自亲掌乾纲以来,未尝一日敢忘天命:西出玉门,收西域三十六国,置都护以安戎狄,流沙之地尽为王土;北逐匈奴,逾阴山,跨大漠;东拓辽东,抵朝鲜半岛,设郡县以化夷俗,沧海之滨皆沐王化;南征百越,平岭南,下交趾,通灵渠以利舟楫,瘴疠之乡变为膏腴;西接青藏,纳诸羌,设驿道以联雪域,昆仑之麓尽归版图。

今日之域中,东至扶余,西极葱岭,南暨暹罗,北达北海,皆朕之疆土;四海之民,无论华夏蛮夷,皆朕之赤子。

又念生民之本,在食为天。

国师研草木之性,改良稻菽,一亩之收较古数倍,岁无饥馑;兴水利,凿沟渠,引江河之水溉万顷良田,旱涝不侵。

是以天下仓廪充盈,百姓家有余粮,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昔之“大同”之世,未若今日之盛也。

朕闻,天命在德,在功,在安民。

朕以长生之躯,行不朽之事:书同文,使四海言语相通;车同轨,使九州往来无阻;法同度,使万民行事有章。

不敢以私废公,不敢以逸代劳,唯以保民、扩疆、兴利为务。

今日登此泰山,非为夸功,实乃报天地之佑,谢神祇之助,更祈上苍:愿朕之疆土永固,无有分裂;愿朕之兆民永安,无有灾厄;愿朕之法度永行,无有悖乱。

朕当永秉此心,奉天承运,治世"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91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