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60391" ["articleid"]=> string(7) "583806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8章" ["content"]=> string(3701) "

他不是懵懂的新人,在锦衣卫摸爬滚打多年,已将此番情境视为常课—身为天子鹰犬,秣兵厉马,时刻准备扑向圣意所指之猎物,这本就是他的立身之本。他无需刻意准备什么“机会”,每一次面圣,本身就是一道必须通过的生死试炼。

朱由校将眼神投向一旁的吴苍,论信任,他更愿意相信这些系统训练的死忠士兵。等到得到吴苍肯定的眼神后,朱由校也是对许显纯的效率颇为满意,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就将势弱的锦衣卫整顿出来,不愧是历史上留名的人才。

他的目光最后停留在许显纯身上,缓缓开口:

“许显纯,你做得不错。能在短时间内理清头绪,整肃出几千可用之兵,朕很满意。”

许显纯闻言心中一喜,叩首道:“全赖陛下洪福,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起来吧。”朱由校抬手虚扶,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而深邃,“然,尔等可知锦衣卫之根本何在?”

许显纯略一思索,谨慎回答:“为陛下耳目,侦缉不法,监察百官?”

“对,也不全对。”朱由校站起身,踱步到殿中,声音清晰有力,

“京师重地固不可轻忽,然朕之大明,四海之广,藩国如星罗棋布,北有建奴虎视眈眈,西有诸部心怀叵测,海外更有诸多未明之国度。”

“仅把目光囿于北京城,甚至只是朝堂这弹丸之地,便是坐井观天,自缚手脚!”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地盯着许显纯和吴苍:“锦衣卫是朕的利剑,岂能只用于院内剔骨?它更应该刺向远方,刺入敌人的心脏!

朕要的不是一个只会抓几个贪官、盘查百姓的衙门,朕要的是一个真正能够洞悉天下风云、掌控万里之外动静的无双耳目!”

朱由校后世在读《明史》、看到锦衣卫出厂的时候,一直对明朝的锦衣卫感到惋惜。每当翻到史书中“飞鱼服、绣春刀,夜行百户,耳目遍天”的冷肃记载,或者在影视剧中看到那一身乌黑飞鱼服、佩刀疾行的锦衣卫出场时,那种肃杀又神秘的氛围,都让他心中既震撼又叹息——如此威仪之师,若能真正用之于帝国安危,而非单为内廷鹰犬,当是何等壮丽?

一个如此专业、庞大的情报机构,却在历朝历代中,屡屡被当成镇压异己、整肃朝臣的利器。锦衣卫固然在肃清权奸、维护皇权上卓有功劳,但更多时候,却只是君王与权臣手中的杀人刀子。若非如此,何以至于“锦衣之下,血流成河”,百姓闻之色变?

朱由校心中暗叹:如此国之利器,却局限于内斗、株连、文字狱,实在是暴殄天物!

他深知,后世之国安、FBI等情报机关,正是帝国钢铁意志的延伸。它们既能在暗处查探外敌谍报、刺探敌军动向,护持国门无虞;又能在内清肃贪腐、维系法纪,令国基稳固。那才是帝国真正的神兵利刃——暗中制胜,静水深流。

因此,朱由校暗下决心:

要将锦衣卫,从单一的镇压工具,铸造成大明的“国安”,一个兼顾内外、独立而高效的情报机关!

对外,能察访草原蒙古、建奴女真之虚实;能洞察倭寇走私、番邦海贸之阴谋;能探测西域诸藩的风吹草动,未雨绸缪,决胜千里。

对内,则可剔除贪腐、查办大奸、肃清朝堂与边镇;更能震慑那些假借‘天子亲军’之名、行敲骨吸髓之实的硕鼠权奸。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899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