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60370" ["articleid"]=> string(7) "583806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0章" ["content"]=> string(3718) "

目光扫过众人,殿外一阵秋风卷入,吹动他绯袍上的云雁补子微微颤动。“自万历末年以来,朝中清议日盛,然空谈误国,党争误事!今日之祸,岂非前车之鉴?”“陛下赐语‘尔食尔俸,民脂民膏’,此八字,字字千钧!希望我等读书人,不要忘了民为邦本的古训;不要丢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初心!”

他微微叹息,语气转缓:“当今陛下虽怒,但却仍不失公平,特命三法司重勘此案,便是要还天下一个公道。我等身为臣子,当以此为戒,今后务必务实勤政,莫负圣恩!”

殿内众臣神色各异,有人低头沉思,有人面露愧色,亦有人暗自盘算,不过闻言也是都拱手称“是”。

李邦华也只是在登基那日见过朱由校,那日只觉得陛下虽然年少,但是

上前拱手道:“元辅所言极是!然如今朝堂官员奇缺,如今吏部尚书周嘉谟入狱,工部尚书告老还乡、六部尚书竟然仅剩户部、礼部、兵部有人主事,而都察院、大理寺空缺大半,若不尽快补缺,恐政务迟滞,贻误国事!”

“孟闇所言甚是,但陛下今日心中有怒,不易商谈此事,待明日我等再上书,劝陛下尽快选贤任能,填补空缺。”

他目光深邃,缓缓道:“但诸位须谨记——陛下要的,是能做实事的臣子,而非只会空谈的‘清流’!”

殿内再次陷入沉默,唯有风声依旧,似在提醒众人——今日之后,朝堂之风,当变矣!

回到东暖阁,朱由校一脸的平静,仿佛刚才怒斥朝臣的不是他一样,如果细细看还带着一丝笑容。

刘若愚本来还想着劝陛下息怒,可是抬头看见皇爷的表情,不由的心里咂舌,皇爷这那像个15岁的少年,简直像个老谋深算的狐狸。

他不由的把当今少年和前面的几个皇帝比较了一番,突然感觉先帝甚至神宗皇帝不如今上多矣!

朱由校生气吗?他当然生气,要知道此时的辽东一边面临着努尔哈赤的重兵威胁,熊廷弼拼尽全力也才只是堪堪维系住局面,一边还得顶着这帮吃饱了撑的家伙弹劾,弹劾也就罢了,现在竟然连送往辽东的军饷都敢贪。

“两百万两!那可是大明一年税银子的三分之一,如此重要的银子,结果在这帮文臣手里转了一圈,送到辽东就只剩下五十万两”

“到时候,辽东的官员就不会动心?那些总兵、千总、把总,看着这五十万两银子,就不眼红?”

“最后能到士卒手里的,怕是连一文钱都剩不下!“

他在后世时候,经常听到一句话,说什么“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他一直不理解。

为什么?为什么一个军队的无敌会和基本的饷银挂上钩?而其他朝代的军队不会有这样的说法?汉唐铁骑、两宋甲士,又有那个是被饷银所困。直到今天,看到那帮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看完这个畸形的大明朝堂,他好像隐约明白了一点。

这些个满口“忠君爱国“的文臣,日日山珍海味,却敢对前线将士冷嘲热讽:“士卒当以战死为荣,何须丰厚粮饷?“

那些个手握重兵的总兵、千总,一边喊着“为了大明!“,一边就敢把银子塞进自己的腰包。

而到了最后,最惨的只有那些普通士卒—他们穿着破破烂烂的铠甲,吃着掺沙的口粮,饿着肚子,拿着微薄的军饷,却要在战场上以命相搏,去保卫这个并不属于他们的大明!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899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