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55001" ["articleid"]=> string(7) "583692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6章" ["content"]=> string(3579) "
这生活真像巧克力豆,她都不知道自己下一秒会遇到什么。
学得她脑壳疼,脑浆都快沸腾了,进度比哭戏那天还卡。
还不是她编导系毕业的老毛病犯了,总想搞一些深刻复杂的编排,想演点不一样的东西。
但她想的花活太多,能表现出来太少。
她的专业知识在某些时候真是负作用,包袱太重了,真要叫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来,反而还轻松呢。
就这样卡关卡卡卡卡得人很冒火,眼看着距离清醒遥遥无期,顾今昭终于悟了。
放下!核心还得是放下,古人诚不欺我!
她决定丢掉属于编剧和导演的视角,拼命做减法,只需要“活在当下”就足够了!
别编词儿,生活里除了那些NPD大师谁会给自己编剧本啊?
好莱坞那些方法派的演员为什么入戏那么快?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频繁的即兴训练。
就像给自己准备一个武器库,需要什么情绪,瞬间就可以调出来用。
因为这些情绪是在一次次即兴激发出来的,演员很容易相信那就是“我”说过的话,“我”做过的事,演出来会非常自然。
《青云台》里和谢相告别的那段戏,顾今朝就是把“父亲”替换成了“母亲”,才能有一段超常发挥,即兴练的就是这种灵魂附体的共情感。
但顾今朝也感受到了,这种和现实的模糊界限有时候会非常危险。
比如在某次系统安排的即兴中,她扮演一个被家暴的家庭主妇,顾今朝尊重角色的人设,先选择了忍耐。
如果放她自己身上早就掀桌了,打就打谁怕谁哇。
但这样的话人设就彻底崩了——像顾今昭这样的硬柿子,从一开始就不会让自己陷入这种困境。
以前有朋友借给别人两千块钱,还不好意思去要,顾今昭都对他无语了,理解不了一点。
但她还是决定静下心来,去感受这些离她生活足够远的“软弱”角色。
她能察觉到,这是她突破瓶颈的关键。
她的自我内核太强,油盐不进,还是反PUA小斗士,根本理解不了这些角色。
觉得这些人太蠢、太软弱、太恋爱脑,那和爹味前浪们乘着时代红利把位置都占了,回头蛐蛐卷生卷死的后浪们太懒有什么区别?
何不食肉糜?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她一样幸运,有爱她尊重她的妈妈,顺风顺水地读书,能尝试自己喜欢的领域,有底气向生活说“不”。
像她刚刚在即兴片段里演过的很多角色,她们的生活,往往只能在烂和更烂中做选择。
但顾今昭仍然保留了属于她自己的眼界和勇气。
她希望这些女孩子能不再做无谓的牺牲、不再迎合他人的目光,哪怕身处泥潭,也有向往光明、向上走的勇气。
无论是什么样的爱,都不值得用自己的一生去偿还。
但她不能用机械降神的方式,让顾今昭本尊下场去暴力地解决这个问题。
她要用这个新的身份,去探究属于这个女孩子的新的可能性,崭新的未来在等着她。
但是演到最后,顾今朝还是做出了发自本心的选择——她设计了一场谋杀。
她不知道这是烂的选择还是更烂的选择。
无论是谋杀本身还是事后的处理,戏里的顾今昭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但她一点不适都没有。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884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