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54923" ["articleid"]=> string(7) "583691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5章" ["content"]=> string(4100) "
为了这么一把小小的剪刀,后世的官府,竟不惜动用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严防死守。
这种对潜在危险的极致警惕,让他感到一阵心惊,随之而来的,却是深深的赞叹。
“防微杜渐,善之善者也!”
他的目光,最后还是落在了那台安检机上,眼中是与刘彻如出一辙的渴望。
“此物……若能为我大唐所有,则天下可安!”
看到天幕上飘过的弹幕。
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时代,而是生在了和平的国家
李世民等人沉默了。
过了半晌,李世民才悻悻开口:
“看来后世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太平啊……”
……
大宋,汴京。
几个大儒正摇头晃脑地看着天幕,脸上满是鄙夷之色。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一个老夫子吹胡子瞪眼:
“安检戍卫,国之大事,岂能交予妇人之手?”
“抛头露面,与男子杂处,礼乐崩坏!礼乐崩坏啊!”
另一人附和道:
“观其行事,亦是随心所欲,毫无章法。”
“十几人中,偏偏只查那一人,分明是徇私舞弊,儿戏一般!看来这后世,也不过尔尔!”
……
洪武八年,南京,奉天殿。
朱元璋指着天幕,对身旁的太子朱标和几个儿子说道:
“你们看,这检查行李的架势,比咱这科举搜检都严!”
他又皱起眉头:“可就这么几个小丫头片子,真要是来了江洋大盗,怕不是一刀一个,顶个屁用!”
朱标在一旁轻声道:“父皇,儿臣以为,关键不在于这几个卫兵,而在于那些被查的百姓。”
“哦?”朱元璋来了兴趣,“标儿说说看。”
“父皇请看,百姓上千,却井然有序,对搜检之举毫无抵触,坦然受之。”
“这说明,此乃国之法令,人人遵从。”
“贾生有言:‘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想来后世已是如此光景,百姓知法守法,心向朝廷,纵有宵小,亦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造次。”
朱元璋听完,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他最看重的,就是规矩,就是百姓的顺从。
后世能让万民如此守规矩,这比什么都让他高兴。
“嗯,标儿说得对。”
“治国,就是要让老百姓都懂规矩,守规矩。”
“不守规矩的,就得严办!”
说着,他指了指其他几个儿子,有些不争气地说:
“看看你们大哥,再看看你们……”
“平日里,让你们好好读书,你们还不乐意,现在呢?”
“咱随随便便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连个屁都蹦不出来,你说说以后等你们大哥要是登基了,要你们这些兄弟能有什么用?”
朱樉、朱棡和朱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老二站了出来,梗着脖子反驳:
“父皇这话就不对了。”
“等大哥登基,咱们都去藩地就藩,守卫大明,保准没有外敌来犯,我们这些兄弟怎么会没用呢?”
“是啊……”
“二哥说得对!”
朱元璋嫌弃地看着几个儿子,撇了撇嘴:
“就你们?还守卫大明?”
“书都读不全,正经仗也没打过几次,文治武功一样不行,不给你们大哥添乱就不错了,还守卫大明呢……”
“咱之前让你们学的《储君昭鉴录》与《文华宝鉴》,你们学的怎么样啊?”
这一句话问出来,殿内立马安静了。
朱标一看势头不对,立马把朱元璋的注意力,连哄带骗,转移到天幕上。
朱樉、朱棡和朱棣三人,瞬间松了一口气。
还不忘,一脸感激地给大哥使眼色。
……
天幕下,苏铭已经顺利通过安检。
上二楼之前,还特意从玻璃门那里,用镜头对准外面的站台。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884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