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27577"
["articleid"]=>
string(7) "5830988"
["chaptername"]=>
string(7) "第4章"
["content"]=>
string(2538) "脚地掀开门帘,带进一股寒气。
十二岁的小姑娘裹着件打了补丁的棉袄,怀里紧紧抱着个布包,鼻尖冻得通红,见了林砚之却眼睛一亮,“先生,我把《诗经》抄完了!”
布包里是厚厚一摞麻纸,用粗麻绳装订得整整齐齐。
阿桃的字迹从最初歪歪扭扭的炭笔印记,到后来用毛笔蘸着淡墨书写的工整小楷,每一页都透着笨拙却执着的认真。
林砚之指尖抚过纸面,能感受到纤维的粗糙,那是这个时代最普通的书写材料,却承载着一个底层女孩对知识的渴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句抄得最好。”
林砚之抽出其中一页,阳光透过雕花木窗落在纸上,墨迹仿佛活了过来。
她想起自己高中时用的进口笔记本,光滑的纸页永远不会洇墨,可此刻握着这粗糙的麻纸,心里却泛起异样的暖意。
阿桃红着脸搓着手:“先生教的口诀好用!
草字头,加蒹葭,水边苍苍找蒹葭,我爹听了都能记住。”
染坊老板是个老实巴交的匠人,从前总说“女子认字不如认线”,如今却会在吃饭时缠着女儿讲书上的故事。
林砚之笑着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论语》,这是她托父亲找工匠装订的简注版,把系统里的白话释义用蝇头小楷写在页边:“这个送你,里面的字我都标了读音。”
阿桃捧着书如获至宝,突然想起什么,从棉袄里掏出个油纸包:“我娘炸的糖糕,先生尝尝。”
糖糕还带着余温,咬开酥脆的外皮,粗砂糖粒在舌尖化开。
林砚之看着阿桃冻得发紫的指尖,想起现代超市里包装精美的甜点,喉间突然有些发紧。
这个时代的甜,总是带着点粗糙的暖意,不像现代的精致,却更能熨帖人心。
第二章 春闱风波二月末的汴京渐渐回暖,贡院外的杨柳抽出新绿,却掩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焦灼。
三年一度的春闱放榜在即,整个开封府的书生几乎都在翘首以盼,苏府也不例外——父亲苏明远的门生李修文此次参加殿试,据说很有希望高中。
林砚之跟着父亲去李修文住处探望时,正撞见他在院里背《策论》。
二十出头的书生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身形瘦削却脊背挺直,见了苏明远忙拱手行礼,袖口磨破的边角在风中微微"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736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