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25466" ["articleid"]=> string(7) "5830393" ["chaptername"]=> string(7) "第1章" ["content"]=> string(2616) "第一章:霉味里的委托六月的梅雨季,整座城市像被泡在潮湿的棉絮里。

林墨的古籍修复工作室藏在老城区一条窄巷深处,门楣上挂着块褪色的木牌,写着“墨斋”二字。

工作室里永远弥漫着三种气味:宣纸的草木香、糨糊的米浆味,以及旧书特有的、混合着尘埃与时光的霉味。

下午三点,林墨正用竹镊子夹着一片比蝉翼还薄的金箔,小心翼翼地填补《金刚经》拓本上缺损的“空”字。

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靛蓝工装,袖口沾着点点浆糊,鼻梁上架着无框眼镜,镜片反射着台灯的暖光。

窗外的雨敲打着青石板路,发出单调的嗒嗒声,与室内的寂静形成某种微妙的共振。

门铃突然响了。

林墨的手顿了顿,金箔轻轻落在宣纸上,位置分毫不差。

他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这个时间很少有客人。

工作室的委托大多来自图书馆或私人藏家,通常提前一周预约,像这样直接上门的,一年也遇不到一次。

门口站着个穿黑色风衣的女人,帽檐压得很低,看不清脸。

她手里提着个深棕色的皮箱,箱子边角磨损得厉害,黄铜锁扣却擦得锃亮。

雨珠顺着她的风衣下摆滴落,在门槛上晕开一小片深色水渍。

“林墨先生?”

女人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我是。”

林墨点点头,侧身让她进来,“请问有什么事?”

女人没有坐下,而是将皮箱放在工作台上。

箱子打开的瞬间,一股更浓重的霉味涌了出来,混杂着某种类似檀香的气息。

里面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封面用暗红色的绒布包裹,边角已经发黑,书脊上的烫金书名几乎磨平,只能隐约辨认出“民国文人手札”几个字。

“我想请您修复这本书。”

女人的手指在封面上轻轻摩挲,像是在触碰一件易碎的珍宝,“尤其是……所有的夹层。

无论里面有什么,都请原样保留,不要弄丢任何东西。”

林墨皱了皱眉。

古籍修复的原则是“最小干预”,通常不会主动拆开夹层,除非委托人特别要求。

但这个女人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持,让他有些在意。

“这本书的破损情况比较严重,绒布封面需要揭裱,内页有虫蛀和水渍,修复周期可能要两周。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732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