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20119"
["articleid"]=>
string(7) "582937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9章"
["content"]=>
string(2760) "职业介绍所。
前台见我,轻笑:“你这身材,工地都不会要。”
我沉默不语,将书本置于桌上,指向书名说:“我要学习这个。”
她皱眉:“建筑?
连大专都没毕业,谁会收你?”
“有夜校吗?”
“有,但学费不菲。”
“多少钱?”
她报出价格,我掏出钱包,数了数所剩无几的钱,不够支付。
“我可以先付一半。”
她摇头:“不接受分期付款。”
我步出大门,站在街边沉思十分钟。
随后前往当铺。
金镯仍在,老板审视后说:“老物件,成色佳,可惜样式过于显眼,不易出售。”
“能当多少钱?”
“三千。”
“我需要五千。”
他犹豫片刻,点头:“可以,但一个月内不赎回,就归我了。”
我拿着钱回到介绍所,缴纳了报名费。
第一堂课在晚上七点开始。
我提前两小时到达教室,坐在最后一排。
老师讲解城市结构的演变,我一字不漏地记录。
笔尖在纸面上划过的声音让我保持清醒。
从那天起,白天我在工地搬砖,晚上上课。
午休时,我会翻阅《城市建筑史》。
书中的每一张纸,我都熟记于心。
汇款单的日期、缴费单的编号、监控截图的时间戳……我甚至记住了李家公务车的车牌尾号。
有一次,我在抄写笔记时困倦至极,趴在桌上睡着了。
梦中,母亲坐在床边,手中握着药瓶。
她沉默不语,只是将药片放在我手心。
我醒来时,发现手中仍握着笔,纸上写着:“从今天起,我要为她而活。”
我将它剪下,贴在书的扉页上。
三个月后,我开始在图书馆查阅老城区改造的资料。
母亲生前曾提及,她年轻时居住的巷子将被拆除。
我找到当年的规划图,发现排水系统设计存在缺陷——未考虑地形坡度。
我制作了一份修改方案,寄往市政部门。
没有回应。
但我并未放弃。
每晚下课后,我前往旧书摊搜寻建筑年鉴,观察工地施工流程。
我记录下每个细节,绘制成草图。
一年后,我在网络上发表了几篇分析本地建筑问题的文章。
有人评论说:“你写的内容,比专家还要精准。”
我没有回应,只是继续写作。
第二年冬天,我积攒足够的钱赎回了金镯。
我没有佩戴它,而是将其放入抽屉最底层。
那段时间,我接了"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7220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