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13585" ["articleid"]=> string(7) "582800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50章" ["content"]=> string(3662) "
开封福宁殿的铜鹤在暮色中静立,赵顼看着画面里学堂晨课的场景——学童先背“格物致知,强国之基”,再做算术题,最后演练队列。“把教育绑在强国战车上,利弊难料。”他对王安石道,“当年朕推三舍法,虽重实用,却未丢经史;这南明学堂竟只教理化算术,怕是要丢了根本。”
王安石躬身:“陛下,时移世易。当年我推《三经新义》,就是要让经学服务于治世;如今南明以理化强国,与我当年之志相通。只要能富国强兵,课程变一变何妨?”
“变过了头,便是忘本。”赵顼指着画面里学童不知孔子为何人的测验卷,“连祖宗都不认了,再强也是无源之水。”
杭州凤凰山大内的桂树飘香,忽必烈看着画面里刘清云改革的十年成效——1808年南明国库盈余八百万两,蒸汽机产量占世界三成,南洋殖民地叛乱平息,陆军配备后装枪比例达七成。“十年翻身,倒是快得很。”他对耶律楚材道,“当年朕灭宋,用了二十年才稳住江南;这南明靠官商、格物、新教三招就站起来了,比耶律大石建西辽还利落。”
耶律楚材躬身:“陛下,南明是借了西洋技术的东风。他们的格物学堂教的全是西洋学问,好比当年金人学汉制,学得快,却未必学得深。”
“学得快就够了。”忽必烈指着画面里南明舰队在马六甲击败荷兰人的场景,“能打胜仗,管他学谁的!当年我们学蒙古骑兵,不也横扫天下吗?”
天幕的解说声带着崛起的铿锵:“庚申新政十年间,南明完成惊人蜕变——国有企业垄断了丝绸、茶叶、锡矿的出口,每年为国库创收五百万两;格物学堂培养的人才主导了蒸汽机、新式织布机的研发,江南工场效率提升三倍;新道教‘竞争求存’的理念深入人心,国民识字率从三成升至五成。180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评估:‘南明国力已恢复至战前两倍,其工厂的棉布正冲击印度市场’。”
南京明故宫的铜缸映着晚霞,朱瞻基看着画面里南明商人用改良马车运输棉布的场景——马队首尾相接穿过官道,旁边是新道教士宣讲“格物之道,织出天下最好的布”。“把机器说成道,倒比当年的谶纬靠谱。”他对杨荣道,“当年郑和下西洋,靠的是造船术;现在他们靠蒸汽机,都是实打实的东西,比空谈天道强。”
杨荣躬身:“陛下,这‘竞争论’虽能鼓士气,却也易招怨恨。南洋土著因贸易竞争被排挤,迟早还要反;清廷若联合他们,又是麻烦。”
“怕麻烦就别强国。”朱瞻基指着画面里南明外交官与法国签订贸易协定的场景,“当年我朝开海禁,也有人怕倭寇,朕说‘禁不如抚’;现在南明以竞争立国,只要拳头够硬,别人再恨也没用。”
沈阳故宫的鎏金柱在烛火下泛光,道光看着画面里清廷依赖英国火枪抵御南明的场景——清军操练用的燧发枪全是英国淘汰货,枪管常炸膛。“靠外人的东西,终究不踏实。”他对穆彰阿道,“当年我朝骑射立国,何等威风;现在连造枪都要靠西洋人,比南明差远了!”
穆彰阿躬身:“万岁爷,南明是把国库都砸在了格物上,才换来这点长进。我们若学他们,怕是要加重赋税,逼反百姓。当年嘉庆爷镇压白莲教,就是因赋税太重,不可不防。”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708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