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13554" ["articleid"]=> string(7) "582800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2章" ["content"]=> string(3719) "

养心殿内,康熙看着天幕上南明与西洋使臣签订贸易协定的场景——南明用丝绸茶叶换西洋机床、火器,脸色铁青。他对索额图道:“传旨,开放海禁,在广州设立‘十三行’,专门与西洋通商!告诉那些商人,凡能买到西洋机床、火器者,免税三年!”

索额图躬身:“陛下,我大清工匠未必会用这些西洋器物……”

“不会就学!”康熙指着画面里南明工匠拆卸机床的场景,“传旨钦天监,让西洋传教士开班授课,教八旗子弟学算术、学机械!谁要是不学,革职查办!”

天幕的画面渐渐定格在1730年的南京城——西洋建筑风格的咖啡馆里,士子们争论着“地动说”;工场中,工匠们按西洋图纸改良织布机;议政院外,百姓围着布告栏,看着最新的西洋新闻。解说声在各朝宫殿回荡:“第二支使团的远航,让南明真正推开了世界的大门。当西洋的学问、技艺、器物涌入江南时,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正在酝酿。而清廷的被动效仿,虽步履蹒跚,却也预示着这场‘世界潮’已无人能挡。南北双方的较量,从此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有了更残酷的竞争。”

嬴政起身离座,目光仿佛穿越了万里波涛:“秦能一统,在于不拒众流。这南明拥抱世界,若能守住本心,未来不可限量。”

刘彻在未央宫的地图前踱步,佩剑轻鸣:“汉之强盛,在于能纳百家之长。南明既得世界之风,若能化为己用,必能超越前人。”

李世民在两仪殿收起棋盘,指尖的温度仿佛能点燃时代的火种:“天下大势,顺之者昌。南明顺世界潮流而动,清廷逆之则危。这场较量,从他们对待世界的态度上,已见分晓。”

赵佶在宣和殿铺开宣纸,画下一幅《万国来朝图》,笑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天下,本该如此。”

崇祯帝在乾清宫对着天幕深深一拜,泪水滑落:“愿大明……不,愿华夏,能借此东风,重现荣光……”

康熙在养心殿写下“迎头赶上”四字,笔锋中带着不甘与决绝:“我大清,绝不会输!”

当天幕最后一缕光消散,各朝宫殿的灯火都透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帝王们知道,1730年的南明,已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这场由远航开启的“开眼看世界”浪潮,将彻底改变华夏的命运,也将让南北对峙的格局,迎来最惊心动魄的篇章。

欲知南明如何消化西洋新知,清廷又能否在竞争中突围,且听下回分解。

咸阳宫的青铜灯在朔风中摇曳,嬴政的目光如寒刃般刺破天幕上弥漫的硝烟。三日前南明使团带回的西洋奇物余温未散,此刻光幕已切换至1734年的华北战场:“历经数年蓄力,南明国力臻于鼎盛——新式火器营配备燧发枪万余支,仿西洋火炮三百余门,经格物学堂培养的军官占比达三成。恰逢清廷康熙驾崩、新君雍正初立,朝政动荡,南明议政院以‘复故都、安社稷’为名,发动了自淮河对峙以来规模最大的北伐。”

“国丧期间用兵,虽乘虚而入,却失道义!”李斯拄着嵌玉拐杖,指着画面里南明军队强渡淮河的场景——北岸清军尚在为康熙服丧,猝不及防下溃散,花白胡须因愤慨而颤抖,“秦灭六国,必待敌国丧乱却从不趁君丧用兵,此乃王者之师的体面!这南明学西洋技艺却忘华夏礼仪,纵能取胜,也难服天下人心!”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7088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