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13552" ["articleid"]=> string(7) "582800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0章" ["content"]=> string(3848) "

“以文化为媒,以技艺为桥,高明!”刘彻在未央宫看着画面里法国学者围观使团工匠演示活字印刷的场景,抚掌赞叹,“当年张骞通西域,带去丝绸,带回苜蓿;如今这使团既展我华夏风采,又学西洋技艺,比张骞更胜一筹!”

卫青持剑侍立,铠甲上的鳞片在晨光中闪烁:“陛下,使团分兵而进,风险不小。当年苏武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如今西洋各国与我非亲非故,常驻使臣恐遭不测。”

“不测也要去!”刘彻指着画面里使团成员在巴黎大学旁听几何学课程的场景,“当年朕派李陵深入匈奴腹地,明知凶险仍要去,为的就是摸清敌情。这使团扎根异域,虽有风险,却能让我大明知晓天下大势,值!”

两仪殿内檀香袅袅,李世民凝视着天幕上使团与法国科学院院士的辩论——关于“地圆说”的证明,双方各执己见,最终以共同观测日食定胜负。他对长孙无忌道:“能与西洋学者平等论道,而非夜郎自大,这南明使团有大国气度。”

长孙无忌点头:“陛下所言极是。当年玄奘西游,不仅取经,更与天竺学者辩论,扬我大唐威名。这使团在凡尔赛宫办展,既不卑不亢,又能虚心求教,深得外交精髓。”

“然常驻异域,最需定力。”李世民指着画面里部分使团成员因思乡而落泪的记载,“当年朕派王玄策使印度,中途遇乱,仍能借兵复仇,靠的就是定力。这些使臣若能坚守使命,必能传回真学问。”

宣和殿的画案上摊着使团带回的西洋油画,赵佶正对着画中圣彼得堡的景象临摹。天幕里,1728年的伦敦,南明使臣与牛顿探讨力学原理,虽语言不通,却能以图纸交流,最终互换著作。

“学问无国界,此言不虚。”道君皇帝放下画笔,看着画面里牛顿用拉丁文在《天工开物》上批注的场景,感叹道,“当年朕编《宣和画谱》,收录西域画师作品,也算兼容并蓄;如今这使团能与西洋大贤论道,更是我华夏之荣。”

蔡京在旁躬身:“陛下圣明。只是这些西洋学问太过驳杂,若传入中原,恐冲击圣道。”

赵佶摇头,指着画面里使臣笔记中“西洋人亦尊孔子”的记载:“真正的圣道,不怕比较。当年佛教传入,与儒道相融,才得宋明理学之盛。西洋学问进来,未必不是好事。”

乾清宫的烛火在穿堂风中摇曳,崇祯帝看着画面里使团成员在威尼斯学习玻璃制造的场景,眼眶湿润:“朕当年若能有此眼界,何至于困守北京!”他指着画面里工匠们记录的高炉炼铁图谱,“这些技艺,比空谈救国有用百倍!”

王承恩低声道:“陛下,使团已在里斯本、阿姆斯特丹设立‘大明会馆’,专门收集书籍图纸,定期送回国内。”

“好!好!”崇祯连连点头,“这才是真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徐光启的遗愿,总算有人替他完成了!”

养心殿的西洋钟敲了九下,康熙看着天幕上南明使团在欧洲的活动报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对索额图道:“传旨给在欧洲的传教士,不惜一切代价,把南明使团收集的书籍抄回来!告诉他们,朕要的是数学、物理、火炮的著作,越多越好!”

索额图急道:“陛下,那些传教士多为南明所用,怕是……”

“用银子砸!”康熙猛地一拍案,珐琅彩瓷碗应声落地,“南明能给的,朕加倍给!当年汤若望为朕编历法,不就是图个富贵吗?只要能得到学问,花多少银子都值!”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7088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