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13548" ["articleid"]=> string(7) "582800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7章" ["content"]=> string(3877) "
“自废王冠?”刘彻指着画面里康熙仍在狩猎的场景——新政推行期间,皇帝狩猎达二十余次,“这清廷皇帝自己都不上心,还指望臣子实心改革?当年朕推行推恩令,亲自与淮南王对弈,步步紧逼才得成功,哪有这般懈怠!”
两仪殿内檀香氤氲,李世民凝视着天幕上清廷新政的条文——几乎是南明法案的翻版,只是将“华人”改为“旗人”。他对长孙无忌道:“形似而神不似,这改革走不远。”
长孙无忌点头:“陛下所言极是。南明改革有商人阶层推动,清廷却靠皇帝强推,根基不同。当年武则天改革,靠的是寒门士子,而非关陇旧勋,才得成功。”
“然清廷有一点比南明清醒。”李世民指着画面里胤祥秘密训练的新式火器营——全由汉人组成,“他们知道八旗已不堪用,开始倚重汉人。这步棋,比南明死抱殖民军特权高明。”
宣和殿的画案上摊着《海国图志》的雏形,赵佶的手指划过波斯的位置。天幕里,1718年的南京港,南明使臣朱芝冈正率领船队启航,船上满载着丝绸与瓷器,目的地是遥远的莫斯科。
“遣使通好,本是良策。”道君皇帝感叹道,“当年朕派使者入金,虽未能阻止战事,却也知晓了敌情。这南明遣使俄国,欲共抗清廷,颇有当年联金灭辽的影子,只是……”他指着画面里朱芝冈与教士的密谈,“引洋人牵制清廷,怕是引狼入室。”
蔡京在旁躬身:“陛下圣明。俄国人野心勃勃,与清廷接壤,若助南明灭清,必索要北方土地,届时南明又要与俄国为敌。”
赵佶摇头,指着画面里船队携带的《农政全书》与《天工开物》:“然通使亦可学艺。你看他们带的书,去时是我中华典籍,归时必能带回西洋奇技,也算有所得。”
乾清宫的烛火在穿堂风中摇曳,崇祯帝看着画面里朱芝冈启航的场景,眼眶泛红:“当年郑和下西洋,何等盛况!如今南明遣使,虽规模不及,却也算是重开海疆了。”
王承恩低声道:“陛下,使臣绕道波斯,路途艰险,怕是要走三五年。”
“三五年算什么?”崇祯指着画面里船员们绘制的航海图,“张骞通西域走了十三年,玄奘取经用了十七年,为国家求强,这点苦算什么!”他突然咳嗽,血沫溅在案上,“只盼他们能带回真学问,而非奇技淫巧。”
养心殿的西洋钟敲了八下,康熙看着天幕上南明遣使的消息,脸色铁青。他对索额图道:“传旨理藩院,速派使者去波斯,务必截住南明使团!告诉波斯沙阿,若助南明,我大清将断绝丝绸贸易!”
索额图迟疑道:“陛下,波斯与我大清相隔万里,怕是难以节制。”
“节制不了也要试!”康熙指着画面里俄国与清廷在雅克萨的边界,“俄国人早就觊觎东北,若与南明勾结,后果不堪设想!当年尼布楚条约,朕已让了步,绝不能再让他们得寸进尺!”
天幕的画面随使团远航,解说声带着异域风情:“1718至1722年,朱芝冈使团历时四年,穿越印度洋,经波斯、高加索,抵达莫斯科。与俄国沙皇签订《中俄密约》,约定共抗清廷,南明以茶叶、丝绸换俄国火枪。而后西行至法兰西,见证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盛景;北上荷兰,考察东印度公司的运作;跨过大西洋抵达美洲,目睹英国殖民地的种植园……1722年归国时,船队带回的书籍装满三十箱,涵盖天文、数学、物理、军事等领域,朱芝冈的《环球游记》更是详细记录了沿途见闻。”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7088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