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06836" ["articleid"]=> string(7) "582692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8章" ["content"]=> string(3814) "
窗外的天色暗了下来,刘副县长的手指在两份文件间敲了许久,突然抓起红笔在新方案上签字:“就按你说的办,但张副市长那边……”林舟接过笔,在经办人栏写下名字:“我去汇报,就说发现了更适合乡村振兴的模式——这也是他一直强调的‘高质量发展’。”
离开时,王总在走廊拦住他,手里的烟烧到了尽头:“你就不怕得罪人?发改委不比督查室,这里的项目牵一发而动全身。”林舟往综合科的方向走,纸箱里的花椒叶不知何时掉了出来,在地上转了个圈:“我爹当年在东河村,为了护一棵百年花椒树,宁愿把宅基地规划往旁边挪了三米——他说有些东西,比路直不直更重要。”
综合科的灯亮到很晚。林舟在《项目审批规范》上补了条备注:“涉及生态保护的项目,需附三年环境监测承诺书,由村集体代表签字确认。”老马路过时瞥了眼,突然说:“你爹当年在发改委待过半年,就坐你这个位置。”他往抽屉里翻,掏出个旧笔记本,最后一页画着花椒林,旁边写着:“审批表上的字,每个都得对得起百姓弯腰流下的汗。”
林舟把笔记本放进抽屉,和父亲那支钢笔并排摆着。窗外的月光落在新修的堤坝上,像层薄薄的霜。他知道,调岗不是离开战场,是换了个更需要守住原则的阵地——就像东河村的花椒树,根扎得越深,越能在风雨里站得稳。
第二天一早,张副市长的调研车队开进东河村时,村民正忙着收花椒,竹篮里的果实红得发亮。林舟站在新规划的产业园选址旁,手里攥着两份文件:一份是修改后的环评报告,另一份是村民联名的环保承诺书。郭守义突然在人群里喊:“这才是你爹说的‘既让树结果,又让河长清’!”
风吹过花椒林,叶子的哗哗声里,林舟仿佛听见父亲的声音:“政策的笔,该写在百姓能看见的地方。”他知道,接下来的招商引资,还会遇到更多要在原则和指标间找平衡的时刻,但只要想起这片花椒林,想起那面无字锦旗,就知道该往哪落笔。
综合科的打印机又开始工作,吐出的《招商引资任务分解表》上,林舟的名字后面标着“1500万”。他往备注栏添了行字:“生态优先,质量为本。”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像在为即将到来的挑战,悄悄磨利了刀锋。
县发改委的晨会上,《招商引资任务分解表》被投影在幕布上,“1500万”的数字红得刺眼。林舟的指尖在表格边缘划了道浅痕,纸页下的《环境保护法》露出半行字:“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小林,你的担子不轻啊。”刘副县长用激光笔点着东河村的位置,红光在幕布上晃成个圈,“张副市长昨天在全市招商会上说了,年底完不成指标的县,班子成员要做检讨。”他往桌上扔了份《重点企业名录》,某化工集团的名字被红笔圈了三次,“这家有意向在青溪河沿岸建分厂,投资刚好够你的额度——他们老板是我党校同学,好说话。”
林舟翻开名录,企业简介里写着“年产5000吨食品添加剂”,环保评级却只标了“达标”,没附具体监测数据。他想起在环保局看到的记录:该集团三年前因超标排放被邻市处罚,罚款单上的污染因子,恰是青溪河敏感的重金属指标。“我去趟市生态环境局。”他把名录折了个角,“得看看他们的整改验收报告。”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7028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