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06826" ["articleid"]=> string(7) "582692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4章" ["content"]=> string(3739) "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纪检委的小陈抱着案卷进来,文件袋上的“绝密”标签晃得人眼晕。他往县长手里递了份材料,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这是省纪委的复函,明确说收到的所有举报材料,均来自市纪委的正规报送渠道,不存在‘越级’一说。”

王总的脸瞬间褪了色,手里的联名信散落一地。林舟注意到,那些签名里有三个笔迹完全相同,像是用左手描的。他想起昨晚周志国发来的消息:“青溪建材的实际控制人,是李副书记的小舅子。”

散会时,刘副县长拍了拍林舟的肩膀,力道比平时重:“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但要懂‘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往楼梯口走,皮鞋踩在水磨石地面上,发出空洞的回响,“下周的招商引资推介会,你就别参加了,在家把督查室的台账理理——多做事,少说话。”

林舟望着对方的背影,突然明白流言从来不是凭空长出来的。它像堤坝下的暗流,顺着权力的缝隙钻,遇到阻碍就绕,遇到裂缝就涌。他把省纪委的复函钉在公示栏上,红章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像块压舱石。

傍晚去工地时,郭守义正领着村民给新栽的花椒树浇水。树苗是从东河村移来的,带着原土的根须。“王总刚才让人往工地上卸旧钢筋,说是‘节约成本’。”老人往废料堆指,锈迹斑斑的钢材上,还能看见2013年的生产批号,“跟当年东河村公路用的是同一批。”

林舟掏出手机给市质监站打电话,信号穿过堤坝的钢筋网,带着点滋滋的杂音:“请派检测组明天过来,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29条,对所有进场材料进行飞行检查。”他瞥见长堤尽头,王总的黑色轿车正往县城方向开,车尾灯在暮色里缩成两个红点,像两粒烧红的铁屑。

回县府大楼时,传达室的保安突然塞给他个信封。里面是张打印的聊天记录,匿名账号在干部群里说“林舟想借省纪委的势,挤走县领导”,下面跟着一串附和的表情包。林舟认出其中个头像,是建设局小吴的——上周还来要过招投标的政策解读。

他把聊天记录贴在公示栏的复函旁边,用红笔在匿名账号上画了个圈:“根据《网络安全法》,造谣可追溯IP地址。”夜风穿过走廊,吹动公示栏的纸张,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像在替那些不敢出声的人说话。

张姐抱着文件夹经过,突然停下脚步:“县长刚才来电话,说明天的班子扩大会,让您准备个‘关于规范信访流程’的发言。”她压低声音,“听语气,不像是要批评您。”

林舟望着窗台上的无字锦旗,花椒林的影子在墙上轻轻摇晃。他知道这场流言不会轻易散去,就像青溪河的汛期,总要反复折腾几次才肯退去。但只要备案的公文还在,检测的报告还在,村民种下的花椒树还在,那些暗处的风,终究吹不垮扎在土里的根。

他翻开笔记本,在父亲那句话下面补了行字:“程序正义不是挡箭牌,是照妖镜。”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在寂静的督查室里格外清晰,像在为即将到来的风雨,提前敲响了警钟。

班子扩大会的晨光里,县长的搪瓷缸在桌面上划出半圈水痕。林舟攥着发言稿的手指微微发紧,纸页边缘被前夜的雨水洇出波浪纹——昨晚整理材料时,窗外突然泼进来的雨,打湿了《信访流程规范手册》的第17页,恰好是“双重备案制”那条。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702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