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104004" ["articleid"]=> string(7) "5826482" ["chaptername"]=> string(7) "第2章" ["content"]=> string(2640) "?”

我冷汗直冒,幸好前些日子读过清史,勉强答道:“回大人,似是王大人,名讳……王垿。”

他略一思索,竟点了点头:“还算对得上。”

又问:“可有路引?”

我摇头。

他皱眉:“无路引者,按例需押送县衙查办。

不过……”他顿了顿,“看你不像歹人,若肯留下做工,替屯里修缮文书,倒可暂免拘押。”

我心中一喜,忙道:“小人愿效劳!”

就这样,我成了回龙屯的“文书代笔”。

每日帮村民写家书、记账目、誊抄官府文书。

我尽量模仿繁体字与文言格式,好在大学时选修过古文字学,勉强应付。

我渐渐发现,这年头百姓生活极苦,赋税沉重,官吏盘剥,一场旱灾就能让整个村子陷入饥荒。

一个月后,我听闻保定府要选派“通文墨者”赴省城参加“新政讲习”,我抓住机会,主动报名。

经县令面试,竟被录用。

临行前,老农送我一双布鞋,说:“李相公,你心善,盼你前程似锦。”

抵达保定后,我被编入“新政学员”班,学习洋务、算学、地理、格致等新科。

教习是留洋归来的举人,讲起铁路、电报、兵制改革,令我如听天书,却又倍感亲切。

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同时暗中观察这个时代:朝廷虽推行新政,但地方守旧势力极强,官员多敷衍了事,百姓则麻木不仁。

我开始尝试用现代知识影响周围。

在一次讨论“强国之道”时,我提出“教育为本,实业兴国”,并建议设立小学堂、推广白话文、引进西方机械。

教习大为惊讶,问我师承何人。

我只能含糊其辞。

我的言论渐渐引起一位巡抚幕僚的注意。

他私下召见我,问:“你所言‘民主’‘宪政’,可是受了海外逆党影响?”

我心头一震,连忙解释:“小人所思,皆出自《孟子》‘民为贵’之义,绝无悖逆之心。”

他盯着我良久,终是叹了口气:“可惜生不逢时。

若在康乾盛世,你或可大展宏图。

如今……朝局动荡,外患频仍,有志者难伸其志。”

我默然。

是啊,我空有现代思想,却无力改变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

我曾想推动铁路建设,却被地方乡绅以“破坏龙脉”为由阻挠;我想办报启蒙民智,却无资金与印刷设备;我想组织"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698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