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092959"
["articleid"]=>
string(7) "5824859"
["chaptername"]=>
string(7) "第4章"
["content"]=>
string(2568) "懒洋洋地甩甩尾巴,算是打过招呼。
它对药铺里的人和物似乎有着天生的守护意识。
有一次,一只野猫溜进后院,试图偷食晾晒的枸杞,是来福第一个发现,低吼着冲过去将野猫赶跑。
还有一次,阿生晾晒药材的竹匾被一阵怪风吹歪,眼看要倾覆,也是来福冲过去,用身体顶住了倾斜的竹匾,才保住了药材。
陈怀仁看在眼里,只是默然点头。
雪梅和阿生则越发喜爱它,常把剩下的肉骨头偷偷塞给它。
来福也不贪嘴,总是小心地把骨头叼到它那个角落的窝里,慢慢享用。
它对气息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
陈怀仁发现,每当自己开始熬制味道浓烈或药性峻猛的膏药时,来福总会提前很久就开始在院子里不安地踱步,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仿佛那浓烈的药气让它感到某种压力。
而当熬制清心去火的菊花茶或气味清甜的枇杷膏时,它则显得格外放松,甚至会凑近灶房门口,惬意地嗅着空气中散逸的甜香。
这份灵性,让药铺里的人都啧啧称奇。
时光在药香和炮制药材的“叮当”声中悄然滑过,窗外的树叶由深绿转黄,又零落成泥。
1938年的秋意越来越浓,然而笼罩在长沙城上空的阴云,却并未随着季节的流转而消散,反而愈发沉重。
报纸上铅印的“战事吃紧”字眼触目惊心,街头巷尾的议论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忧虑。
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张,像一张不断收紧的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连带着药铺的生意也清淡了不少,空气里那份熟悉的平和安宁,像是被掺入了某种沉重的东西,变得滞涩起来。
十一月的风,一天比一天凛冽,刮过湘江的水面,带来刺骨的寒意。
十三日那天,天色阴沉得如同浸饱了墨汁的棉絮,铅灰色的云层沉沉地压着整座长沙城,透不出一丝光亮。
压抑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吸进肺里都带着沉甸甸的铁锈味。
街上行人稀少,个个脚步匆匆,面色凝重,一种令人心悸的恐慌在无声地蔓延。
关于“焦土抗战”的可怕传言,如同瘟疫般在暗地里流传。
陈怀仁早早关了铺门。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堂屋的小方桌旁,桌上的油灯摇曳着,映得每个人的脸都忽明"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649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