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058631"
["articleid"]=>
string(7) "581786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8章"
["content"]=>
string(2576) "总送我的那支钢笔的高清细节图发给我,每个角度都要!”
不到一分钟,邮件抵达。
我将图片放大到极致,逐一检视“昭”字的每一处笔画。
终于,在“日”部的那一竖里,我发现了一个比尘埃大不了多少的微型二维码。
就是它了!
我屏住呼吸,用另一部手机扫描。
屏幕闪烁后,直接跳转到一个界面简洁的加密云盘。
里面只有两个文件:一份是《沈氏集团创始股5%电子信托书》,另一份,是生物识别认证的链接。
原来这才是母亲真正的后手。
她用一封看似普通的童言童语,串联起十年后的我、顾时宴的赠礼,以及最尖端的科技,构成了一个外人绝无可能破解的传承迷局。
然而,周承宇的报复比我想象中来得更快。
就在我准备进行生物认证的当晚,他大概是通过在沈氏的内线得知了风声,连夜联合数家财经媒体,发布了一篇名为《沈昭昭靠美色绑定顾时宴,操控沈氏实为外人傀儡》的抹黑稿。
一夜之间,舆论再度翻涌。
那些刚刚对我有所改观的网友,又一次被带偏了节奏,嘲讽我不过是顾时宴推到台前的花瓶。
“要不要立刻公关删帖?”
许安然的语气满是焦急。
“不,”我看着屏幕上那些不堪入目的字眼,眼神冰冷,“他想玩舆论战,我就陪他玩到底。”
我让许安然的团队连夜策划了一个专题视频,名字就叫《一封十年未寄出的信》。
视频里,我们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将母亲这封信的来龙去脉,从她巧妙的信托设计,到顾时宴那场几乎无人知晓的火灾往事,再到我用强原灯发现化学显影字迹的全过程,原原本本地娓娓道来。
视频的最后,镜头对准我的脸,我轻声念出信里最后那句稚嫩却真挚的话:“希望长大以后,能帮到那个被烟呛到的哥哥……”话音落下,镜头一转,切到了顾时宴。
他独自一人,站在当年那片火灾废墟前,身形挺拔,默然伫立。
视频一经发布,瞬间引爆全网。
之前所有的质疑和谩骂,都在这深埋了十年的真相面前,化为乌有。
“昭宴CP”的话题以一种无人能及的态势冲上热搜榜首,无数网友为这份跨越十年的守护而动容,随即而来的,便是对周家滔天的怒火:“"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5298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