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009787" ["articleid"]=> string(7) "580458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1章" ["content"]=> string(2672) "几乎难以察觉,“她还好吗?”

“嗯!

好多了!”

江小鱼用力点头,笑容灿烂,“她说让我好好干,要对得起每一份工作,就像…就像要对得起那杯热牛奶一样!”

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玻璃,在女孩年轻的脸庞上跳跃。

那份纯粹的热情,像一道微弱却执拗的光,穿透了办公室内精心构筑的冰冷壁垒,猝不及防地落在我心上那片荒芜已久的冻土上。

心脏的位置,那常年盘踞的、带着血腥味的沉重钝痛,似乎被这束微光轻轻地、试探性地熨帖了一下。

一丝极其细微的暖意,极其陌生,却顽强地从坚冰的缝隙里渗透出来。

我看着她明亮而充满希冀的眼睛,沉默了几秒。

办公室里只有电脑主机运行的低沉嗡鸣和窗外遥远的城市背景音。

然后,我合上手中关于她的简历文件,嘴角缓缓向上牵起。

这一次,笑意很浅,却似乎有了一丝真实的温度,悄然抵达了眼底深处。

“欢迎加入星耀,江小鱼。”

舆论的引爆点,往往只需要一个火星。

当晚,一个名为“真相熔炉”的匿名账号,在各大社交平台同步投放了一枚深水炸弹。

没有冗长的控诉,没有煽情的文字。

只有一份精炼到极致、却足以将苏哲钉死在耻辱柱上的“证据链”。

高清扫描的原始策划手稿,每一页右下角都清晰地签着“林晚”的名字和日期,墨迹经得起任何鉴定。

旁边是苏哲提交给台里的“定稿”扫描件,核心创意、环节设计、甚至关键句子的遣词造句,都带着拙劣的模仿痕迹。

时间线对比图清晰得刺眼:林晚的草稿诞生于深夜,苏哲的“杰作”提交于次日下午。

紧接着是几段录音。

音质清晰,背景是办公室的嘈杂。

“晚晚,你那个素人反转的点子绝了!

快!

邮件发我!

台长催命呢!”

(苏哲急切的声音)“苏总监,这环节版权风险评估还没……”(一个年轻女声,犹豫)“评估个屁!

照抄!

林晚弄出来的东西能有错?

她就是我的人肉数据库!

放心用!”

(苏哲不耐烦的呵斥,带着理所当然的轻蔑)最后,是那段在星耀会客室里,由顶级音响还原出的、冰冷彻骨的“电池论”:“啧,又来了。

麻烦。

用旧了的电池,果然就该早点换掉。”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282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