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0982259" ["articleid"]=> string(7) "5800063" ["chaptername"]=> string(7) "第8章" ["content"]=> string(2608) "端着茶杯,从我身边走过,状似无意地说了一句:“最近市里对‘高密度商业开发’带来的城市拥堵问题,好像有点新的想法。”

说完,他就踱步走了出去,仿佛只是在自言自语。

我的心,猛地一跳。

我立刻明白了王处长的意思。

我放下项目报告,转身扎进了档案室。

我调出了近半年来市委常委会议的所有会议纪要,以及市领导在各种公开场合的讲话稿。

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把这些海量的资料全部梳理了一遍。

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找到了我想要的东西——市委书记在一个内部座谈会上,提到的一句话:“我们的城市发展,不能只要面子,不要里子。

不能为了追求地标性建筑,就牺牲市民的出行便利。”

这句话,就是“圣旨”。

我立刻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一份《关于城东商业综合体项目潜在交通风险的评估报告》。

我没有在报告里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通篇都是客观的数据分析和政策引用。

我引用了交通部门关于城东区目前高峰时段的车流量数据,预测了项目建成后,将新增至少三万人的日常通勤流量。

然后,我再把市委书记那句“不能牺牲市民出行便利”的话,原封不动地,放在了报告的结尾。

整篇报告,没有一个主观词汇,没有一丝个人情绪。

它就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精准地,指向了这个项目最脆弱的命门。

报告写好后,我交给了王处长。

王处长看了一遍,一句话没说,直接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让我递交上去。

两天后,消息传来。

在市发改委的主任办公会上,这份来自我们处的、小小的“风险评估报告”,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

最终,会议决定,赵氏集团的这个项目,“暂缓审批”,要求其“进一步优化交通疏导方案,待条件成熟后,再行申报”。

“暂缓审批”、“待条件成熟”,这些词,我再清楚不过它们的含义。

这意味着,这个项目,基本上已经被判了死刑。

赵氏集团为了这个项目,前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公关费用和设计费用,并且通过杠杆,借贷了巨额的银行资金。

项目被搁置,意味着每天都在烧钱,每天都在产生巨额的利息。

一"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197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