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0982220"
["articleid"]=>
string(7) "579994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1章"
["content"]=>
string(2623) "彻底。
安居苑项目的垮塌事故,像一根点燃了引线的雷管。
我“散出去”的那些东西——模糊但指向明确的劣质建材照片、几份关键批次材料远低于合同标准的检测报告复印件、甚至还有一份语焉不详却直指郑氏高层授意偷工减料的内部会议录音片段——如同精准投放的燃烧弹,瞬间引爆了舆论。
“黑心地产商!”
、“豆腐渣工程!”
、“吸人血馒头!”
……各种愤怒的标题占据了本地新闻的头版头条。
受害业主和愤怒的市民围堵在郑氏总部大楼下,拉着白底黑字的横幅,口号震天响。
网络上的声讨更是铺天盖地。
紧接着,监管机构的重拳落下。
安居苑项目被勒令全面停工,接受最严格的调查。
郑氏集团旗下其他在建项目也纷纷被叫停检查。
银行嗅到了风险,第一时间抽贷、冻结账户。
郑氏的资金链,这根看似粗壮实则早已被蛀空的大梁,发出了令人牙酸的呻吟,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轰然断裂。
股价?
那已经是自由落体了。
ZSJT的代码旁边,一片代表跌停的深绿色。
市值蒸发掉了三分之二,而且还在无止境地下跌。
恐慌像瘟疫一样蔓延,持有郑氏股票的机构和散户都在不计成本地抛售,只求逃离这艘注定沉没的巨轮。
郑百川,那个曾经在奠基仪式上意气风发的地产大亨,一夜之间仿佛老了二十岁。
他出现在电视镜头前试图危机公关,头发凌乱,眼袋深重,声音嘶哑地辩解着“管理疏漏”、“个别人员行为”,但面对记者连珠炮似的质问和铁证如山的材料,他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有些语无伦次。
镜头捕捉到他眼神深处一闪而过的绝望。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至于郑敖?
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被人拍到在某个私人会所门口,被一群凶神恶煞的债主堵住。
他狼狈地钻进一辆跑车,仓皇逃离。
曾经的嚣张跋扈,只剩下丧家之犬般的仓惶。
我的手机成了最繁忙的热线。
加密通讯软件的小窗几乎24小时跳动。
郑氏核心资产“金鼎大厦”已被法院冻结,即将拍卖。
郑百川心脏病发入院,情况不明。
郑敖名下所有账户、豪车、房产均被查封抵债。
确认,郑敖昨"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197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