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0980109"
["articleid"]=>
string(7) "579967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4章"
["content"]=>
string(2632) ",也开始小心翼翼地通过各种途径联系我。
她们的语气充满了试探、怀疑和一种急于洗刷自己愚蠢的迫切。
“陈默…那个…网上那些帖子不是我们发的,是苏晚让我们转的…”“她说你是惯犯…我们也是被她骗了…”“你能不能…跟调查组解释一下?
我们只是被她利用了…”我听着这些曾经对我口诛笔伐、恨不得将我踩进泥里的人,此刻急于切割、急于撇清的模样,心中只有一片冰冷的荒芜。
墙倒众人推,亘古不变。
我冷冷地回应:“调查组会依据事实做出判断。
你们做了什么,自己向调查组说清楚吧。”
然后毫不留情地挂断。
这些来自“自己人”的背刺,无疑加速了苏晚堡垒的坍塌。
调查进展得比想象中更迅速。
那份咖啡馆的完整录音和签合同的视频,是铁证如山。
图书馆的监控虽然模糊,但清晰地拍到了苏晚自己“不小心”碰落手机的画面,时间点与我的指控完全吻合。
现场几个目击者的证词也出现了微妙的松动,有人回忆起苏晚当时的尖叫“似乎”有点过于刻意,捡手机的动作也“太快太麻利”,不像真正受惊的状态。
风向,在悄无声息地逆转。
校园网上,最初那些狂热的声讨帖沉寂了下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匿名的、带着震惊和探究的帖子:“惊天反转?
图书馆事件疑似自导自演?”
“保研名额背后的肮脏交易?
举报人反成受害者?”
“录音实锤!
某女神人设崩塌!
为保研不择手段!”
苏晚的名字,虽然还没有被完全点破,但如同秃子头上的虱子,明眼人都知道是谁。
曾经将她捧上神坛的舆论,此刻正酝酿着将她彻底撕碎的巨浪。
终于,在调查组约谈我,要求我提供原始录音和视频证据原件,并做了详细笔录后不久,我接到了那个期待已久的电话。
依旧是那个陌生的号码,王处长的声音带着一丝尘埃落定的疲惫,也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陈默同学,联合调查组关于你举报苏晚同学策划诬陷、意图骗取保研资格一事的调查已经结束。”
“经查证,你所提供的音频、视频证据真实有效,举报内容属实。
苏晚同学的行为已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性质极其恶劣。
经学校研究决定:”"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187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