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0978115"
["articleid"]=>
string(7) "579947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7章"
["content"]=>
string(2580) "的结局。
阿拉伯将领沉默了很久,突然挥手:“放平民走。
但译语人留下,你懂这么多语言,对我们有用。”
石崇义却摇头:“我要和我的人在一起。”
他转身对唐兵们说,“把重伤的弟兄抬上骆驼,跟着商队往南走,穿过大食国境去天竺,再从天竺回长安。
告诉鸿胪寺,怛罗斯的败绩不是因为战士不勇,是因为我们不懂对方的语言和战术——让他们多培养译语人,别再让弟兄们死得不明不白。”
他从绢袋里掏出那块丝路残绢,上面的译经草稿已经写满,最后空白处是给家人的信:“妻:见字如面。
沙暴中捡的葡萄种子已种下,若能归,当与你共食新葡。
译语手册已托商队带回,望后世译语人不再遇此战乱。
平安结未松,勿念。
夫 崇义 书于怛罗斯烽燧。”
字迹有些潦草,末笔的“燧”字拖得很长,像道延伸向长安的沙路。
“把这个交给我妻儿,”石崇义把残绢塞进个幸存的粟特商人手里,商人的骆驼驮着佛经,是之前救下的吐蕃少年托付的信物,“告诉她们,我不是战死的,是在传播文明的路上迷路了。
若有来生,还要做译语人,让丝绸路上再无听不懂的话。”
阿拉伯将领看着这一幕,突然对石崇义说:“你可以带着残绢走,但要留下你的译语手册。”
他指了指石崇义怀里的布包,“我见过长安的丝绸,也听过中原的佛经,知道文明不该用刀枪隔断。”
石崇义愣住了。
将领翻身下马,用阿拉伯语念起《古兰经》的经文:“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们互相认识。”
他用汉语解释,“这和你们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不是一个意思?”
石崇义突然笑了,把手册递给将领:“这本给你,另一份抄本已送回长安。
它不是秘密,是让更多人互相认识的钥匙。”
他最后看了眼残绢,上面的葡萄纹在夕阳下泛着微光,“请告诉我的家人,长安的葡萄熟了,就当我尝过了。”
林默跟着商队离开时,回头看见石崇义站在烽燧上,绿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像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阿拉伯士兵没有绑他,反而给他递了壶水——两个不同文明的人,在血色残"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1788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