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0978113"
["articleid"]=>
string(7) "579947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5章"
["content"]=>
string(2558) "译‘一念’。”
石崇义放下狼毫笔,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你看粟特语的‘刹那’,原意是‘心跳一次’,突厥语叫‘眼眨’,汉语里‘一念’最贴切——佛说‘一念三千’,和‘刹那即永恒’意思相通。”
他拿起案几上的丝绸,用指甲在上面划,“丝绸的经线是汉语,纬线是梵文,译经就像织锦,得让两种线都服帖。”
林默注意到他的指甲缝里嵌着丝绵,显然刚帮绣娘看过粟特文的绣样。
案几的抽屉里露出半块绢帕,正是沙暴中他贴身带的那块,平安结的线头松了两根,像是被反复摩挲过。
“石译语,”个小吏捧着公文进来,灯笼的光在绢帛上晃动,“西域商队被扣在玉门关了,说他们的货单有问题,关令看不懂粟特文,非要您去一趟。”
石崇义叹了口气,把没译完的佛经折好:“又是这样。
上个月敦煌关令把‘波斯锦’当成‘吐蕃锦’,差点引发外交纠纷。
我早说过要给关令们编本《丝路译语手册》,可鸿胪寺总说经费不够。”
他从抽屉里翻出本手写的册子,封面上写着“常用粟特语-汉语对照”,字迹密密麻麻,“这是我编的草稿,你先给玉门关送去,告诉关令‘’是‘丝绸’,不是‘毒药’,别再把商队当奸细了。”
林默跟着石崇义往玉门关赶,发现自己能在月光下留下影子了。
挂坠的骆驼结晶泛着微光,像在照亮前路。
路过西市时,他们看见几个粟特商人正和绣娘讨价还价,绣娘手里的绢帕绣着葡萄纹,正是石家的样式。
“石译语!”
商人看见他,立刻迎上来,“这绣娘说我们的‘平安结’绣错了,可我们家乡都这么绣!”
石崇义拿起绢帕,指着结的纹路:“粟特的平安结要绕三圈,代表‘天、地、人’,她只绕了两圈,是中原的同心结。
这样吧,我教你们画样子,你们教她粟特的配色,绣出来的帕子既能卖中原人,也能卖西域人,好不好?”
绣娘和商人都笑了。
石崇义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里画平安结的样式,粟特商人在旁边补颜色标记,绣娘拿着树枝跟着画,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投在地上,像幅流动的丝路风情画。
赶到玉门关时,天刚蒙蒙亮。
关令正拿着货单发脾气,把"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1788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