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0978110" ["articleid"]=> string(7) "579947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2章" ["content"]=> string(2579) "还救过被吐蕃扣押的商队。

但怛罗斯之战后,他就失踪了,有人说他死在了沙漠,有人说他被阿拉伯人俘虏了。”

她从包里拿出块褪色的绢帕,上面绣着和地宫残绢相似的葡萄纹,“这是我家传的,我奶奶说是‘石家信物’,上面的结是粟特人的平安结。”

林默的指尖触到绢帕的结时,挂坠烫得他指尖发麻。

恍惚间,他仿佛听见风沙呼啸,驼铃在风中摇晃,还有人用生硬的汉语喊:“石译语,快躲进烽燧!

沙暴要来了!”

“我老伴儿说,”老太太把绢帕叠好,“译语人是丝路的‘活字典’,也是文明的‘摆渡人’。

他们把佛经译成汉文,把丝绸织法传到西域,连葡萄、苜蓿这些作物,都是靠他们的舌头带到中原的。

可史书里记的都是将军和皇帝,谁还记得沙漠里这些无名的译语人?”

那天晚上,林默住在法门寺旁的民宿。

窗外的麦浪在晚风里起伏,像流动的金色丝绸。

他对着挂坠翻《唐六典·鸿胪寺》,看到“译语人三十人,掌通四夷之言”这句时,挂坠突然炸开白光。

失去意识前,他听见驼铃叮当,还有人用粟特语念平安咒,声音混着风沙的呜咽,忽远忽近。

2 烽燧下的译语人与沙暴中的承诺林默摔在沙地上时,最先呛进肺里的是干燥的沙粒。

抬头看见远处的沙丘在风中移动,像匍匐的巨兽,十几峰骆驼跪在沙地上,驼铃被风沙裹着,发出沉闷的响声。

几个商人正往烽燧里搬货物,其中一个穿绿袍的中年人正用三种语言指挥:汉语对中原商人,粟特语对西域驼夫,突厥语对草原向导。

“石译语,快点!”

个粟特商人举着羊皮袋往烽燧跑,袋里的水晃出半袋,在沙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沙暴还有半个时辰就到了!”

林默这才认出,绿袍中年人正是雕像上的石崇义。

他的鼻梁高挺,眼窝比中原人深,下巴上留着粟特人特有的短须,腰间的绢袋绣着葡萄纹,和老太太的绢帕一模一样。

挂坠的缠枝莲纹里,骆驼结晶正随着驼铃轻轻晃动,像在应和沙暴前的风声。

“把经卷都搬进烽燧!”

石崇义用汉语喊道,同时用突厥语对向导说,“让骆驼头朝东,风沙小些!”

他转身看见个中原小商人"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178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