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0977815" ["articleid"]=> string(7) "5799460" ["chaptername"]=> string(7) "第3章" ["content"]=> string(2558) "戴乌纱幞头的中年男子在仆从簇拥下走了进来。

男子面容清瘦,目光如炬,举手投足间透着不怒自威的气势。

"在下许明远,不知尊驾..."许明远拱手行礼,心中却已掀起惊涛骇浪——这张脸他在史书中见过无数次。

"老夫张说,字道济。

"男子微微一笑,"听闻宣平坊有位许郎君,虽年少却博通经史,尤其对古今礼制有独到见解,特来拜访。

"许明远强压下心中的震惊。

张说,开元前期的著名宰相,文坛领袖,虽然此时已被罢相,但在朝中仍有巨大影响力。

他怎么会对一个没落士族子弟感兴趣?

"张公谬赞了,明远不过略读诗书,岂敢当博通二字。

"许明远恭敬地将张说引入正堂,吩咐小荷备茶。

茶过三巡,张说忽然问道:"许郎君师从何人?

老夫观你谈吐,不似寻常儒生,倒有几分隐士之风。

"许明远心中一动,这是个机会。

在唐代,隐士弟子身份往往比普通士子更受尊重。

"不敢隐瞒张公,家师确实是一位隐士,居于终南山中,自号云栖子,不喜与世俗往来,故命学生不得宣扬。

""哦?

"张说眼睛一亮,"难怪许郎君见识不凡。

老夫近日正受命编修《开元礼》,其中有关祭祀部分多有争议,不知可否请教?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里,许明远凭借现代学术积累和对唐代礼仪的研究,对答如流,甚至提出了几处连张说都未曾注意到的细节差异。

老宰相眼中的赞赏之色越来越浓。

"许郎君大才!

"临别时,张说拍案赞叹,"如今朝廷求贤若渴,以郎君之才,埋没民间实在可惜。

老夫虽已不在相位,但在圣人面前尚能说上几句话。

不知郎君可愿出仕?

"许明远心中狂跳。

在唐代,没有门荫又非科举出身的寒士想要入仕难如登天,而张说的举荐无疑是条捷径。

更重要的是,进入权力中心意味着更多资源和信息,也许能找到那面铜镜的线索。

"学生愿为朝廷效力,只是..."许明远故作犹豫,"家师曾有言,学问之道贵在济世,若只为功名,反失本心。

"张说大笑:"好一个学问之道贵在济世!

许郎君放心,老夫必为你谋一能施展才华的职位。

"送走张说一行,许明远站"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177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