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0974294" ["articleid"]=> string(7) "579881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8章" ["content"]=> string(2564) "。

沈烬看到了她未写完的句子:“若爱要毁灭才能永恒,我愿成为灰烬。”

残页的边缘已经蜷曲,如同她生前蜷缩的心。

沈烬紧紧地攥着残页,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十年后,和平的曙光终于降临上海。

沈烬在曾经与栖月相遇的地方,重建了那座旧茶馆。

茶馆的墙上挂着一幅未完成的肖像画:栖月侧脸带笑,笔触停在眼眶处——那里本该有泪水,却留白如未愈合的伤口。

每夜,他都会在画前摆两杯茶,雾气氤氲如 1937 年的雨夜,仿佛栖月从未离开。

沈烬在重建茶馆的过程中,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瓦砾都倾注了他对栖月的思念。

他精心挑选木材,亲自打磨桌椅,力求还原茶馆曾经的模样。

墙上的肖像画,是他亲手绘制,他无数次凝视着那未点睛的眼眶,试图从记忆中捕捉栖月每一个细微的神情,想象着她若在此处,眼中会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第七章:血色回响沈烬在晚年时,决定撰写回忆录,将他与栖月的真实故事公之于众。

在撰写过程中,他穿插了栖月未寄出的信,信中写道:“烬,我每夜在刺青上涂抹药膏,想洗去这枷锁,却发现自己早已爱上这疼痛。”

这些信件,如同珍贵的遗物,承载着栖月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

他还珍藏着樱花刺青的拓印,墨迹中渗着血与泪,仿佛她的灵魂在纸上重生,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过往。

茶馆在沈烬的悉心经营下,渐渐成为了某种圣地。

常有年轻情侣慕名而来,翻阅他们曾经共读的《红楼梦》,讨论“黛玉焚稿”段落时,沈烬总会沉默地擦拭肖像画的画框,眼神中流露出无尽的温柔与怀念。

某日,一位年轻女孩在翻阅书籍时,不经意间发现画框夹层藏着一枚樱花刺青的拓印。

女孩轻轻拿起拓印,眼中满是好奇与惊叹。

泪滴不自觉地落在拓印上时,沈烬缓缓走到女孩身边,轻声说:“她说过,爱是灰烬中的重生。”

女孩抬起头,看着沈烬,仿佛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那段充满血色与深情的历史。

在这和平年代,樱花依旧每年如期飘落,如同当年婚礼上的花瓣,只是不再带着血腥与悲伤。

茶馆外的街头人潮涌动,人们在和平的阳光下幸福地生活"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161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