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0964202"
["articleid"]=>
string(7) "5796919"
["chaptername"]=>
string(7) "第3章"
["content"]=>
string(2566) "此行是为探查朝歌动向,没想到会在孟津遇到这样个怪人。
“老先生若有高见,可否随我回西岐?”
姬发拱手行礼。
姜子牙却摇头:“时机未到。”
他把龟甲还给姬发,“回去告诉你爹,守好西岐,总有风雨欲来的一天。”
夜里,姜子牙在破庙里推演星象。
庙门被推开,进来个背着柴火的老汉,见他在地上画的符号,突然跪下来:“您是姜先生吧?
我儿子是朝歌的樵夫,被费仲的人打死了,求您为他报仇。”
姜子牙扶起老汉,从布包里掏出那把宰牛刀:“报仇不急,先得让更多人活下去。”
他教孟津的百姓种耐旱的谷子,教渔民看星象辨潮汐,还编了首歌谣让孩子们传唱:“孟津渡,水悠悠,西岐有个好王侯……” 税吏再来勒索时,发现商旅和百姓都护着那个卖酸浆的老头,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三个月后,姬发派人送来一车粮食,还有封信:“家父盼先生早日西来。”
姜子牙把粮食分给百姓,却退回了信件。
他站在渡口,望着西去的船帆,手里的 “周” 字骨被摸得温热 —— 他知道,该去渭水了。
作者评论:从屠户到卖浆人,姜子牙的身份在变,初心未改。
他在孟津的隐忍,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是锋芒毕露,而是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
就像酸浆,初尝酸涩,细品却能解渴 —— 人生的回甘,往往藏在看似平淡的坚持里。
第三章:渭水直钩谜(约前 1074 年)渭水的水是绿的,像块没磨透的玉。
姜子牙坐在一块青石上,鱼竿是根普通的竹棍,鱼线是麻线,最奇的是鱼钩 —— 用铜条弯成,没打磨尖,也没挂饵,就那么悬在水面三尺高的地方。
“老头,你这么钓鱼,到死也钓不上来一条!”
砍柴的樵夫路过,笑得直不起腰。
姜子牙头也不抬:“你懂什么?
钓线钓的是鱼,心线钓的是人。”
他的眼睛盯着水面,倒影里是蓝天白云,还有远处西岐的方向。
每天天不亮,他就来渭水边,直到月亮挂上树梢才离开。
饿了就啃口干粮,渴了就掬把河水。
有次,一只白鹭落在他的鱼竿上,他也一动不动,直到白鹭飞走,鱼竿上还沾着根羽毛。
消息传到西岐,姬"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121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