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0958679" ["articleid"]=> string(7) "579593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0章" ["content"]=> string(3723) "
他悄无声息地从树上滑下,像只夜猫子钻进林子。影阁密报里提过,“囤粮窟”的东南角有个排水渠,是当年修粮囤时留下的,只容一人匍匐通过。
果然,走了约半炷香的功夫,一道狭窄的水渠出现在眼前,渠里积着浑浊的泥水,散发着霉味。江砚屏住呼吸,趴在渠底,一点点往前挪,泥水漫过他的青衫,溅了满脸,却丝毫不敢停顿——栅栏上的打手正提着灯笼巡逻,光影在渠边晃来晃去。
钻出排水渠时,恰好落在一个粮仓后面。他贴着粮囤的帆布,能听到里面“簌簌”的声响,是米粒滚动的声音。这囤粮果然是满的!
“谁在那?”一个粗哑的声音传来,是巡逻的打手。
江砚急忙矮身躲到粮囤另一侧,指尖在腰间摸出个小小的竹筒——里面装着影阁特制的“迷烟”,遇风即散,能让三阶玄气以下的人暂时昏迷。
打手提着灯笼走过来,灯笼的光扫过粮仓,却没看到躲在阴影里的江砚。他啐了一口,骂骂咧咧地走开:“妈的,总觉得有人在盯着……”
江砚等他走远,才贴着粮囤摸到囤底。那里有个小小的观察口,用木板封着。他撬开木板,借着月光往里看——粮囤里不仅堆满了米,还藏着十几个黑衣人影,正围着一张桌子赌钱,腰间的令牌在月光下闪着冷光,正是禁军的制式令牌!
看来影阁的消息没错,张诚果然调了禁军来护粮。江砚将木板重新封好,心里已有了计较。
回到客栈时,天已微亮。他脱下沾满泥水的青衫,换上干净的布袍,将从粮囤里摸出的一把米摊在桌上——米粒饱满,绝非受灾之地能产出的,显然是从外地运来的“私粮”。
“先生,要早饭吗?”店小二端着水盆进来,看到桌上的米,眼睛亮了亮,“这米……是王记粮行的吧?只有他们有这么好的米。”
江砚将米收进袖中,笑问:“你知道王记粮行的老板在哪吗?”
店小二压低声音:“王老板昨晚去了知府衙门,听说要和知府大人商量‘大事’,怕是又要涨粮价了!”
江砚心里一动,故意叹气道:“我本想从京城带些钱来买粮,看来是买不到了。”
“先生有钱?”店小二眼睛更亮了,“城里有个‘黑市’,半夜子时开,那里能买到平价粮,就是要冒风险,被粮行的人抓到要挨打。”
江砚摸出一小块碎银递给店小二:“子时带我去。”
店小二接过碎银,掂量着塞进怀里,连连点头:“没问题!先生放心,小的熟路!”
入夜,子时。
江砚跟着店小二穿过几条漆黑的小巷,来到一处废弃的城隍庙。庙里挤满了百姓,个个背着空袋,眼神里满是焦虑。庙中央站着个蒙面人,手里拿着一杆秤,正低声喊着:“平价米,二十文一斤,限购两斤!”
百姓们立刻涌上去,排着队领米,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江砚混在人群里,看着蒙面人分米的手法——动作麻利,显然是常年做惯了的,更重要的是,他腰间的玉佩,和王记粮行的伙计戴的一模一样。
“这是王记粮行故意放的‘饵’。”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是白天在田埂上磕头的老农,“先放些平价粮稳住人心,再偷偷把大批粮食运出城,等城里没粮了,再把剩下的米涨到一百文!”
江砚看向老农,老人的眼睛里布满血丝,却透着精明:“老伯怎么知道?”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1048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