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0954219" ["articleid"]=> string(7) "5795502"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4章" ["content"]=> string(3781) "

“广场不急建。”陈东牵着她往步道走,木栈道被晨露浸得发亮,踩上去发出“咯吱”的轻响,“先把村里的幼儿园扩建了,再添两台校车,让海边几个村的娃不用走山路上学。”他低头看她的小腹,那里正孕育着新的生命,“以后咱娃上学,得有最宽敞的教室。”

安芝笑着踢了踢他的鞋跟:“就你想得远。”话虽这么说,指尖却在他手心里轻轻划着——她记得去年婚礼后第三天,陈东就带着工人去推平了村西头的荒坡,说要建“青屿第一所双语幼儿园”。当时有人笑他瞎折腾,说农村娃认字就行,可他蹲在泥地里画图纸时说:“咱青屿的咖啡豆能卖到国外,娃也得见过更大的世界。”

穿过咖啡园时,工人们正忙着采摘红果。竹篮里的咖啡豆红得像玛瑙,沾着晨露在阳光下闪。带队的李伯看见他们,直起腰喊:“东子,安芝!这批果子甜度超了往年,烘焙师说能做精品豆!”陈东笑着挥手,从帆布包里掏出包烟递过去,李伯接烟时,指节上还沾着咖啡汁的褐色印记——这双手去年还在海边打渔,如今握着的咖啡剪,比渔网更能攥住日子的甜。

走到椰子加工厂门口时,机器的轰鸣声震得地面发颤。车间主任迎出来,手里拿着块刚压好的椰糖:“陈总,安芝姐,尝尝新配方,加了点咖啡粉,城里的订单排到下个月了。”安芝剥开糖纸,琥珀色的糖块透着光泽,放进嘴里时,椰香混着咖啡的微苦在舌尖化开。她突然想起婚礼那天,柳燕站在人群外看她的眼神,有羡慕,有不甘,后来听说她离开了青屿,去省城开了家小型贸易公司,偶尔会从青屿的电商平台进货——大概谁都没想到,这片曾被嫌弃“穷得只剩海”的地方,能长出这么多让人眼红的营生。

午休时,陈东带着安芝回了庄园。别墅的院子里,去年婚礼时绑气球的红绸,被奶奶拆下来缝成了婴儿的襁褓,此刻正晒在竹架上,被阳光染成温暖的橘色。爷爷坐在葡萄架下,戴着老花镜核对着合作社的分红表,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看见他们回来,举着账本喊:“东子,你看这账,每家最少能分两万五,够给娃添套新衣裳了!”

安芝去厨房帮奶奶择菜时,陈东坐在爷爷身边看账本。系统突然弹出条旧消息,是去年婚礼当天的记录:主线任务“蓝图落地”启动,初始资金3000万,预计周期3年。他看着眼前的数字,突然觉得不可思议——那些在育苗棚里熬的夜,在谈判桌上磨的嘴,在工地上晒的日头,竟然真的让蓝图上的虚线,变成了此刻葡萄架下的阴凉,变成了账上的数字,变成了安芝择菜时哼的小调。

“东子哥!”阿明从外面跑进来,手里举着张快递单,“省城的超市又要加订五万包速溶咖啡!”他现在是电商部的主管,穿着熨帖的衬衫,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蹲在墙根抽烟的半大孩子。陈东接过单子签字时,看见阿明手腕上戴着块新手表,是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表盘里映着远处的厂房,像把整个青屿的希望都戴在了手上。

傍晚的霞光把海面染成金红色时,陈东陪着安芝在滨海步道上散步。休闲广场上,跳广场舞的婶子们正随着音乐扭动,孩子们踩着滑板车追逐,路灯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洒在红绸铺过的旧路上——那条三公里长的红绸早已褪色,但走在上面的人都知道,那些藏在红绸里的期盼,早已长成了更茂盛的模样。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10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