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0938785" ["articleid"]=> string(7) "5791501" ["chaptername"]=> string(7) "第7章" ["content"]=> string(2483) "被他不动声色地在小数点后第二位减去了0.3%。

这微小的数值变动,在实际量产中,将意味着能耗的显著提升和成本的失控。

一项核心工艺的稳定性参数,被他巧妙地添加了一个不起眼的“±”符号范围,并将下限值调低了5%。

这意味着在实际生产中,良品率将大打折扣。

在风险评估的“市场政策依赖性”一栏,他模仿着评估师的笔迹,在原本“政策支持力度稳定”的结论后面,极其自然地加了一个括号补充:“(需密切关注地方补贴政策连续性风险,存在XX%波动可能)”。

那个“XX%”,被他写成了一个触目惊心的“35%”。

他的动作稳定而精准,每一个改动都微小得如同尘埃,混杂在大量的原始数据和专业术语中,若非与原版逐字逐句对照,几乎不可能被发现。

但江临川深知,在动辄数亿乃至数十亿的投资决策中,这些“尘埃”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根稻草!

做完这一切,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份被动过手脚、埋藏着致命陷阱的“真”报告,原封不动地放回文件袋,重新锁进保险柜的最深处。

仿佛在安放一枚精心伪装的炸弹。

接着,他打开父亲的电脑,调出报告的标准模板。

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

他严格按照父亲的要求,制作了一份全新的《周氏“启明星”项目技术参数摘要及初步疑问点》。

在这份摘要里,他完全使用了保险柜里那份“真”报告上那些被动过手脚的、存在严重缺陷的数据!

只不过,他将这些数据以更简洁、更“标准化”的列表方式呈现出来,并在每一个关键数据后面,都“严谨”地标注了一个小小的问号“?”

,旁边列出几个看似专业、实则指向报告本身数据合理性的疑问点。

例如:核心材料转化效率:32.5%?

(注:行业头部均值约35%,此数据偏低,成本压力需重估)工艺稳定性:≥85%?

(注:下限值偏低,实际良品率存疑,需现场核实生产记录)政策依赖风险:高(地方补贴波动风险35%)?

(注:此比例显著高于同类项目,政策退出预案是否充分?

)这份摘要,表面上完全符合江振国“只列框架和疑问”的要求"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4029970" }